1988年9月1日,陝南的清晨,薄霧尚未散去。秦嶺餘脈的絲絲涼意,悄然漫過康南縣委縣政府大樓的紅牆,門前的石階也被浸得微微濕潤。
牆麵上殘留的淺褐色水痕格外刺目——三天前,安康那場特大洪水剛剛過境,水汽夾雜著泥土的氣息,依舊在空氣中彌漫,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災難的痕跡。
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全員到崗。辦公電話的鈴聲與抱著文件匆匆奔走的腳步聲交織在一起,比往日更添了幾分緊迫感。
洪水後的救災安置、重建籌備工作,像沉重的巨石一樣壓在每個人的心頭。乾部們的臉上,雖難掩疲憊,卻又透著對新方向的期待。
康安市委組織部部長李偉走在最前麵,他的身後,跟著三位新班子成員:新任縣委書記陳磊、縣委副書記趙峰,以及提名代理縣長的秦宇軒。
四人穿過走廊時,沿途的乾部紛紛駐足問好。他們目光裡,除了對新領導的好奇,更多的是災後對“領頭人”的迫切期盼。秦宇軒一邊點頭回應,一邊暗自思忖:康南既要扛住重建的巨大壓力,又要謀求發展,乾部隊伍的精氣神,恐怕就是破局的關鍵所在。
三樓的中型會議室裡,縣四套班子已經按照位次坐齊。
主位旁留給了李偉。
左側第一個留給了新任書記陳磊,再依次是縣委常委。
右側第一個是新任代理縣長秦宇軒,再依次是人大班子。
後排則是縣政府成員及政協成員。
常務副縣長周建斌的指尖無意識地轉動著鋼筆,目光沉凝;
分管工業的副縣長趙強則反複摩挲著杯沿,他的視線總是飄向窗外,他分管的水利、工業,工廠在洪水中垮了大半,眼下麵神十分複雜,對於新班子的到來,更是充滿了怨恨,但似乎是漠不關心的樣子。
李偉拿起第一份紅色的任命文件,指尖輕輕敲擊著紙麵,聲音沉穩而有力:“任命陳磊同誌為中共康南縣委書記,主持全麵工作。康南正處在災後重建的關鍵時期,市委盼你牽頭穩住局麵。”
陳磊起身鞠躬,目光掃過台下。
紀委書記高明率先用力鼓掌,指節都泛白了——這位在康南深耕了八年的“老紀檢”,深知重建容不得半點懈怠。
人大主任張誠緩緩起身,花白的頭發下,笑容帶著期許,心裡已經在盤算如何監督救災款物落地;
政法委書記王虎也收起撐著下巴的手,象征性地鼓了鼓掌。
唯有趙強,手指輕輕碰了碰便收回。目光在陳磊身上頓了兩秒,又快速落回桌麵,像是在琢磨工廠如何儘快複產。
“任命趙峰同誌為縣委副書記,負責黨群、農業農村工作,重點抓災後農田修複與秋種保障。”李偉的話音剛落,趙峰朝組織部長李梅點了點頭。
李梅立刻笑著加快了鼓掌的節奏;政協主席楊明轉著木質佛珠,高聲接話:“沿江農田都被淹了,村民急著補種,農業的事全靠你了!”
分管農業的人大副主任劉芳也跟著附和,手裡鋼筆已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她早把農田修複問題整理成清單,就盼著有人牽頭解決。
最後,李偉看向秦宇軒:“任命你為縣委副書記,提名代理縣長,儘快接過災後重建與民生保障的擔子。”
秦宇軒起身時刻意放慢了動作,目光掠過每張臉。
周建斌抬了抬眼皮,眼神裡滿是審視——他剛梳理完受災群眾安置台賬,想看看這位從省委下來的“政策專家”,能不能吃透基層救災的實情。
公安局長羅剛坐姿筆挺,鼓掌節奏規整,目光嚴肅卻無敵意——災區治安、物資押運的方案他已備好,就等統籌。
最直白的是趙強,乾脆停了鼓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杯蓋碰撞聲清脆刺耳,眼底的抵觸幾乎沒藏——他本是縣長熱門人選,如今職位落空,分管的水利及工業又遭重創,心裡的不痛快全寫在臉上。
李偉將這些反應都看在眼裡,待掌聲平息後加重語氣:“新班子有經驗、有能力,但光靠你們是不夠的!”
他目光掃過全場:“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康南的‘老骨頭’,人大監督、政府執行、政協建言、紀委保障,必須擰成一股繩!災後重建等不起,群眾的期盼更等不起!”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