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省城,梧桐葉落了一地金黃。省人民會堂的會議室內,暖意混合著淡淡的書香。秦宇軒剛結束"縣域民生治理"的經驗分享,額角還帶著細密的汗珠。台下掌聲未落,林致遠書記的秘書便輕聲請他到隔壁休息室一敘。
休息室裡,陽光透過百葉窗,在紅木茶幾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林書記正在沏茶,見他進來,微笑著指了指對麵的座位。"宇軒,坐。"茶香嫋嫋中,林書記的聲音溫和而有力,"剛才的分享很精彩,但更精彩的是康南這三年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秦宇軒雙手接過茶杯,溫熱透過瓷壁傳到掌心。他想起三年前剛赴任康南時,也是這樣一個秋日,隻是心境大不相同。
"從張茂林案的鐵腕整治,到建立起全省領先的工程監管體係;從解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裡,到創新村級養老模式......"林書記細數著這三年的點點滴滴,"你把"為民"二字,寫進了康南的山水田園間。"
說到這裡,林書記的神色更加凝重:"現在,有一個更重的擔子要交給你。康安市是陝南的重要城市,但城鄉發展不平衡、產業基礎薄弱的問題依然突出。省裡研究決定,任命你為康安市副市長,主抓民生和農業農村工作。"
這個決定讓秦宇軒心頭一緊。他下意識地摩挲著手中的茶杯,腦海中閃過無數畫麵:清溪村產業路通車時,老農撫摸第一車外運蜜橘時顫抖的雙手;向陽小學新操場啟用那天,孩子們在紅跑道上奔跑的身影;老城區新裝的路燈下,居民們聚在一起聊天的溫馨場景......
"林書記,"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康安的格局更大,情況更複雜。我擔心......"
"擔心是正常的。"林書記打斷他,"但你要記住,經驗不是等來的,是乾出來的。你在康南這三年,已經證明了你的能力和擔當。省委相信,你能把康南的經驗帶到康安,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談話結束後,秦宇軒沒有立即返回康南,而是直接去了省發改委。在一間堆滿資料的會議室裡,他仔細研讀著陝南片區的經濟民生報告。鉛筆在紙頁上沙沙作響,他在"農村飲水安全"、"特色產業升級"、"教育資源均衡"等重點問題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標注。
夕陽西下時,他的筆記本上已經寫滿了工作思路。最後一頁,他特彆標注:"上任首周,深入基層調研。重點走訪偏遠村落、老舊社區,傾聽最真實的聲音。"
回到康南收拾行裝時,夜色已深。辦公室裡,那本陪伴他三年的民情日記靜靜地躺在桌角。翻開扉頁,"民生無小事"的墨跡雖已有些褪色,但字字千鈞。他一頁頁翻看著,裡麵記錄著張家坳的灌溉難題、李家莊的留守老人、王家鎮小學的危牆改造......每一個問題背後,都是一張鮮活的麵孔。
在日記的最後一頁,他夾著一張特彆的明信片——清溪村村民寄來的"康南蜜橘"明信片。背麵,歪歪扭扭卻一筆一劃地寫著:"秦書記,路通了,果子賣出好價錢了。娃娃們上學再也不怕下雨天了。謝謝您。"這簡短的幾句話,讓他眼眶發熱。
臨行前的清晨,他特意早起,讓司機繞道向陽小學。晨光熹微中,紅色的塑膠跑道上,孩子們正在出早操。清脆的口號聲像銀鈴般飄出校園,在秋日的晨風中格外悅耳。他站在校門外,久久凝視著這片充滿生機的景象。
"書記,該出發了。"秘書輕聲提醒。
車子緩緩啟動,駛離這座他傾注了三年心血的小城。窗外,熟悉的街景、田野、山巒一一掠過。秦宇軒搖下車窗,讓秋風吹進車內。他知道,離任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在康南積累的每一點經驗、每一份感動,都將成為他在康安繼續前行的力量。
康安的百姓在等待,一幅更宏大、更深厚的民生畫卷,正等待他去描繪。新的征程,已經在他腳下徐徐展開。
他整理了一下胸前的黨徽,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那裡,有新的挑戰,也有新的希望。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