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康安,秋意已濃。清晨的薄霧尚未散儘,市委辦公樓主樓三層會議室裡,深棕色皮椅整齊排列,白色搪瓷杯中的茶水正冒著熱氣。牆上掛鐘的指針緩緩走向九點,市委常委們陸續就座,翻看著麵前的《康安市1994年四季度重點工作方案》。
秦宇軒提前十分鐘就到了會場。他特意選了靠窗的位置坐下,將那個邊角已經磨損的筆記本輕輕放在桌上。作為新補選的市委委員,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市委常委會。會議開始前,他走到陳景明書記身邊,輕聲說道:"書記,這是我這兩周調研的情況,整理了些想法,等會兒想跟大家彙報。"
陳景明接過筆記本,隨手翻了幾頁。隻見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數據,字跡時而工整,時而潦草,頁邊還貼著幾張群眾手寫的紙條,有一頁的頁腳甚至沾著泥土。"好!"陳景明眼睛一亮,拍了拍秦宇軒的肩膀,"咱們常委會要的就是這樣的基層聲音。等下重點聽你的彙報。"
上午九點整,會議正式開始。在各位常委依次彙報完分管工作後,輪到了秦宇軒。他站起身,將筆記本攤開在桌上,指尖準確無誤地落在"老舊小區供水"那一頁。
"這兩周,我重點調研了12個還沒有通自來水的老舊小區。"秦宇軒的聲音沉穩有力,"最典型的是人民東路的紡織廠宿舍。那裡的380戶居民,至今每天都要靠三輪車拉水度日。一樓唯一的水龍頭前,淩晨四點就開始排隊。我親眼看見七十多歲的王大爺,因為拎水上下樓,這個月已經摔了三次。"
說到這裡,他從筆記本裡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張手繪的小區管網圖。圖紙上的線條雖然簡單,但紅筆標注的改造路線清晰可見。"這是紡織廠退休的老工程師帶著幾位老工人,用三個晚上測繪出來的。他們表示願意出工出力,居民們也同意每戶湊200塊錢。現在,就差政府牽頭協調資金和施工隊了。"
會議室裡陷入短暫的沉默。分管財政的常委劉誌國率先開口:"86萬的改造資金不算多,財政這邊可以擠出40萬。剩下的部分,我來對接市屬企業,應該能湊齊。"陳景明當即拍板:"這事要快。冬天馬上就要到了,沒自來水的日子太難熬。就按宇軒同誌提出的方案辦,下周成立專項小組,由你牽頭負責。遇到問題隨時提,常委會給你撐腰。"
秦宇軒剛坐下不久,待其他常委發言間隙,他又翻到了"農村醫療"那一頁,再次站起身來。
"在調研中我還發現,郊區12個沒通柏油路的村子裡,有8個村的村醫連最基本的血壓計都沒有配齊。最偏遠的青山村,村醫每次進藥都要背著藥箱走三個小時的山路。"秦宇軒的語氣變得沉重,"我跟衛健委的同誌商量了一個應急方案:先給每個村醫配齊基礎醫療設備,同時修兩條臨時砂石路,讓藥品能夠用三輪車送進去。設備需要15萬,修砂石路需要30萬,如果從民生專項基金裡支出,下個月就能落實。"
分管農業的常委周建華微微皺眉:"砂石路會不會太簡陋?要不要等明年修柏油路時一並解決?"秦宇軒立即回應:"我跟村民們深入交流過,他們說得實在:"先有砂石路,藥能進來,比啥都強。"而且臨時砂石路既解燃眉之急,明年修柏油路時還能作為施工便道,不會造成浪費。"這番解釋讓周建華連連點頭:"你考慮得很周全。基層群眾的急事確實應該優先解決。柏油路的事情我們可以後續再推進。"
陳景明接過話頭:"醫療設備和砂石路的事情,就由宇軒同誌牽頭,與衛健委、交通局對接落實。既然常委會已經通過,就要抓緊落地。我們做決策,就是要解決老百姓的燃眉之急。"
會議接近尾聲時,陳景明特意將目光投向秦宇軒:"宇軒同誌這兩次深入基層的調研,真正體現了"市委委員"這個身份的份量——既要沉到一線傾聽真實聲音,又要站在全局高度提出可行方案。以後每次常委會,你都要把民生領域的基層聲音帶上來,我們一起把康安的民生實事辦得更紮實。"
秦宇軒站起身,鄭重地點頭:"請書記放心,我一定多跑基層、多聽群眾的心裡話,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大家的期望。"
散會後,秦宇軒拿著筆記本走出會議室。秋日的陽光透過走廊的窗戶,溫柔地灑在筆記本上。那些沾著泥土的數字、貼著皺巴巴的訴求條,在這一刻仿佛都有了溫度。
回到辦公室,他第一時間撥通了自來水公司和衛健委的電話。"正式文件下午就會擬好發出,"他在電話裡說,"但現在請你們立即派人先去現場勘察。老百姓等不起啊。既然常委會已經決策,我們早一天落實,群眾就能早一天受益。"
放下電話,秦宇軒站在窗前,望著窗外漸漸轉黃的槐樹葉,心裡感到格外踏實。作為市委委員,他要將基層最真實的聲音帶到決策桌上;作為副市長,他要把常委會的每一項決議落實到百姓家中。這雙重身份,不是官銜,而是沉甸甸的責任——一條連接市委與民心的"雙行道"。
康安的民生之路,就這樣在一次次務實的決策中,穩步向前。每一個問題的解決,每一次困難的克服,都在為這座城市譜寫溫暖的民生答卷。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