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秦宇軒便帶著秘書小趙往紡織廠宿舍趕。車窗外的柏油路還凝著白霜,車輪碾過路麵時,偶爾會濺起細碎的冰粒,遠處的紅磚宿舍樓靜悄悄的,隻有幾戶人家的窗戶透出微弱的燈光——那是早起排隊接水的住戶,提著空桶往巷口的臨時供水點走。
離宿舍區還有百米遠,就聽見“叮叮當當”的敲擊聲。秦宇軒下車快步走近,隻見施工棚外已圍了一圈工人,老張正舉著圖紙跟焊工師傅比劃:“就按這個位置拆,老管道鏽得厲害,拆的時候慢著點,彆碰壞旁邊的下水管道。”見秦宇軒過來,老張趕緊迎上去,軍大衣上還沾著霜花:“秦市長,您怎麼這麼早?我們想著天一亮就開工,爭取多趕點進度。”
秦宇軒沒急著說話,先走到臨時供水點。那裡擺著兩個大號儲水桶,幾位老人正排隊接水,桶沿結著薄薄的冰碴。張大媽提著半桶水,見了他便停下腳步:“秦同誌,這麼冷的天還來跑一趟?您放心,工人們都挺賣力,俺們看著心裡踏實。”她說話時,哈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散得很快,“就是這水有點涼,早上洗臉都得兌點熱水,等管道通了就好了。”
秦宇軒接過張大媽手裡的水桶,指尖觸到桶壁時一陣冰涼。“辛苦您了,”他輕聲說,“我們正跟施工隊商量,這兩天先在供水點加個保溫桶,讓大家能接到溫水。另外,施工期間要是家裡沒水了,隨時跟棚裡的工人說,他們會幫忙送水上門。”
張大媽眼睛一亮,連忙擺手:“不用不用,俺們能自己來,彆給你們添麻煩。”旁邊的王大爺拄著拐杖走過來,膝蓋上的護膝還露在外麵:“秦市長,昨天聽老張說,這管道月底就能通?俺們都盼著呐,去年冬天沒水,洗衣做飯都得去老遠的河邊,凍得手都腫了。”
秦宇軒點點頭,目光轉向施工區域:“放心吧,我們會盯著進度,一定讓大家在降溫前用上水。”說著,他走到正在拆舊管道的工人身邊,彎腰查看管道接口:“這接口處的鏽得清理乾淨,不然新管道接上去容易漏水。還有,中午溫度高的時候多焊幾處,早晚太冷,焊口容易裂。”工人師傅一邊應著,一邊用砂紙打磨管道接口,火花在晨光中閃了閃。
這時,小趙拿著個筆記本跑過來:“秦市長,剛接到電話,青山村的砂石路已經開始鋪了,施工隊說中午就能壓出便道,劉大夫下午就能用三輪車送藥了。”秦宇軒心裡一鬆,又想起昨天小李說的設備箱差點翻坡的事,叮囑道:“讓施工隊在彎道處多鋪點砂石,再插個警示牌,下雨天路滑,彆出意外。”
正說著,老張拿著個保溫杯走過來,裡麵裝著熱粥:“秦市長,剛讓食堂煮的,您喝點暖暖身子。這天氣太冷,工人們都輪流喝粥,不然手凍得握不住工具。”秦宇軒接過杯子,暖意順著掌心蔓延開來,他看向棚外排隊的住戶,突然覺得這霜晨的陽光也沒那麼冷了——工人們的錘子聲、住戶們的談笑聲,還有遠處隱約傳來的砂石路施工聲,都像是在為“民生”這兩個字,敲打著溫暖的節拍。
他喝了口粥,對老張說:“下午我再過來一趟,看看保溫措施落實得怎麼樣。另外,晚上施工的時候,把降噪設備用上,彆影響住戶休息。”老張連忙點頭:“放心,都安排好了,晚上隻乾些搬運的活,不弄出大動靜。”
秦宇軒放下保溫杯,又走到臨時供水點,幫一位老大娘提了桶水。老大娘連聲道謝,他卻擺了擺手:“應該的,這些都是我們該做的。”陽光漸漸升高,霜花開始融化,宿舍樓的窗戶一個個亮起來,巷口的人也多了起來,有送孩子上學的,有買菜回來的,路過施工棚時,都會停下腳步看兩眼,眼神裡滿是期待。
離開宿舍區時,秦宇軒回頭望了一眼,施工棚上的“民生工程,溫暖到家”的紅色橫幅,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他知道,這條供水管道不僅會帶來清冽的自來水,更會帶來老百姓對生活的盼頭;而青山村的那條砂石路,也不僅是一條便道,更是連接“民心”的通道。
車駛上柏油路,秦宇軒翻開筆記本,在“10月21日”那一頁寫下:“紡織廠宿舍施工啟動,青山村砂石路鋪設中,臨時供水點加保溫桶。”字跡依舊工整,隻是筆鋒裡多了幾分踏實——因為他知道,每多寫一筆,老百姓的日子就會多一分溫暖。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