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0日晨715康安市政府廣場
秋陽初升,秦宇軒站在國旗台下,注視著儀仗隊將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藏青西裝熨燙得一絲不苟,那枚“為民務實”的徽章在晨光中流轉著金屬光澤。身後並列站著陳景明與謝意江——三位主官首次在公開場合共同出席升旗儀式。
“剛接到通知。”謝意江借著國旗獵獵聲低語,“審計組延長駐留三天,重點核查近十年地質災害防治資金。”
陳景明拄著拐杖向前半步:“延長是好事,說明他們在認真尋找真相。”
秦宇軒的目光掠過廣場邊緣的梧桐樹。就在昨日,這三棵百年老樹被鑒定為危樹需移除,但他在審批單上簽下“暫緩”二字——有些堅守,不該輕易讓位。
上午900青河鄉紀念園建設現場
周曉梅扶著王守仁踏過新鋪的草坪。施工隊正在移植第三批鬆柏,樹坑裡突然傳出金屬撞擊聲。
“是時間膠囊!”工人拿出密封的鋼筒。筒身刻著“19961999康安地質記憶”,開啟後滾出二十三枚膠卷,最先衝洗出的照片讓所有人動容——那是1996年塌方現場,年輕的技術員謝意江正跪在泥濘中繪製草圖。
王守仁顫抖著指向照片角落:“看岩壁裂縫...和現在的位置完全一致!”
更驚人的發現接踵而至。在膠囊底層,謝意江親筆寫的便箋已然泛黃:“若見此信,說明危機重現。所有數據備份於市檔案館3號密櫃,密碼是。”
下午100市檔案館密室
秦宇軒轉動密碼鎖時,陳景明的輪椅碾過地麵發出細微聲響。當鐵櫃開啟,映入眼簾的不是賬本,而是三十六本裝訂成冊的工程日記——從1976到1999年,每本扉頁都簽著曆任技術員的名字。
謝意江抽出1994年那冊輕輕撫摸:“那年我女兒出生,我在扉頁寫‘願汝輩不必再治山’。”
秦宇軒翻開最近那本,最新記錄停留在昨夜:“10月19日,巡查見邊坡新發裂縫三處,與1958年涵洞走向重合。安裝傳感器十七個,實時數據直傳北京。”
原來那些被質疑“過度規範”的設備,全是謝意江自費購置的預警係統。
下午320青河鄉邊坡
秋雨再次降臨,巡視組專家盯著監測屏驚呼:“裂縫位移加速!但所有傳感器同時傳回安全數據...”
周曉梅突然衝向懸崖,從岩縫中拔出具偽裝成岩石的信號乾擾器:“有人在篡改數據!”
幾乎同時,王守仁在學生攜帶的無線電裡截獲加密信號:“...爆破準備就緒...”
陳景明抓起衛星電話的手青筋暴起:“立即封鎖青河鄉所有出入口!這不是天災,是人禍!”
黃昏540康安市委指揮中心
大屏幕分割出九個監控畫麵,秦宇軒的目光鎖定在青河鄉上遊的廢棄礦洞。紅外熱成像顯示洞內聚集著數十人,而那裡正是1958年涵洞的源頭。
“是盜采集團。”謝意江調出礦權檔案,“他們打通了廢棄涵洞,在紅砂岩層裡非法開采稀土。”
林致遠的聲音從擴音器傳出:“省公安廳特警已出發。宇軒,記住——今日的答案往往藏在昨天的謎題裡。”
暴雨傾盆而下,秦宇軒係緊安全繩:“我帶第一組進洞。”
夜晚800廢棄涵洞深處
頭燈照亮驚心畫麵:涵洞支柱被野蠻拆除,替換成臨時支護,岩壁上布滿新鮮鑽痕。盜采者倉皇逃離時遺落的賬本,記錄著長達十年的犯罪網絡。
在最深處的作業麵,周曉梅發現正在倒計時的爆破裝置——設定引爆時間竟是世行代表團考察當日。
“不止是盜采...”她剪斷引線時雙手顫抖,“他們要製造特大事故!”
洞外突然傳來歡呼。特警隊在礦洞辦公室截獲的磁盤裡,找到了1996年塌方真相:當年某領導為掩蓋偷工減料,故意忽略預警報告。
法網收山河
偵查員在彙報中明確指出:“盜采集團的資金流向與楊明禮案件存在多處交集,其非法獲利部分用於向原審計組副組長行賄,以掩蓋曆年工程中的偷工減料問題。”秦宇軒當即批示:“此案與楊明禮案並案處理,所有涉案人員及證據,一並移交檢察院,由法院統一審理。”
三天後,省檢察院發布通報:楊明禮犯罪集團新增“破壞自然資源”“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等罪名,所有涉案人員均並案審查。那本記錄著偷工減料明細的黑色賬簿,與盜采集團的賬本並排放在公訴席上,成為壓垮這個腐敗網絡的最後一塊巨石。
真相大白時刻,陳景明對著三位烈士的遺照輕聲說:“你們守護的,我們終會守住。”
三個月後的青河鄉紀念園,新栽的鬆柏已吐翠綠。秦宇軒將“山河功臣”銅牌擦拭明亮,身後是來自全國的考察團。在無人注意的角落,那枚刻著“等歸”的婚戒靜靜躺在展櫃裡,戒圈內新增一行小字:“山河已安”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