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清晨,榆木市籠罩在一層薄薄的晨曦中。街道被連夜清洗得一塵不染,主乾道兩旁懸掛著“熱烈歡迎中央考察團蒞臨指導”的橫幅,氣氛莊重而熱烈。所有相關人員早已就位,一種臨戰前的緊張感彌漫在空氣中。
秦宇軒提前一小時抵達考察團即將下榻的賓館,最後一次檢查接待準備工作。他身著深色西裝,神情沉穩,目光掃過每一個細節,從會場布置到安保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上午九時整,由中央相關部委領導、專家學者組成的考察團車隊準時抵達。簡單的歡迎儀式後,考察工作立即展開。考察團團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在與秦宇軒等省市級領導簡短寒暄時,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宇軒同誌,陝東近來的動作很大,我們這次來,就是想親眼看看,聽聽。”
第一站,考察團直奔“煤基高端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區。巨大的規劃展板前,秦宇軒親自擔任講解。他沒有回避園區當前麵臨的技術挑戰和產業空白,而是坦誠相告,同時重點闡述了依托區域協同優勢、引入尖端技術、突破瓶頸的思路和已開展的實質性工作。
“我們不做低水平的重複建設,而是要瞄準產業鏈頂端,攻克‘卡脖子’技術。雖然前路艱難,但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秦宇軒的聲音鏗鏘有力,他引用了省內外多位院士的評估意見,以及第三方獨立機構的初步調研結論,有力回應了之前匿名材料中的質疑。
考察團成員聽得非常仔細,不時提問,問題直指關鍵。秦宇軒和陪同的技術專家一一作答,數據翔實,邏輯清晰。現場氛圍嚴肅而務實。
就在此時,按照秦宇軒事先的安排,方文謙“偶遇”了考察團一行,並“順帶”彙報了那幾家“隱形冠軍”企業負責人已抵達榆木,正與示範區管委會進行深度洽談的情況。他看似無意地提及了這些企業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性和合作意願的強烈,引起了考察團中幾位經濟領域專家的濃厚興趣。
“哦?這些企業也來了?”一位部委領導頗感意外,“看來榆木的吸引力,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這一幕,巧妙地衝淡了之前關於“投資環境不確定”的傳言,展現了榆木示範區實實在在的凝聚力和發展潛力。
下午的行程,秦宇軒特意安排了考察團前往一個正在進行生態修複的采煤沉陷區。這裡曾是滿目瘡痍的礦區傷疤,如今已初見綠意,配套的新能源項目也在規劃之中。同時,他也安排考察團走訪了一個典型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現場,與即將遷入新居的居民麵對麵交流。
“以前住的是破房子,冬天漏風,夏天漏雨。現在好了,政府給蓋了新樓,還有補貼,真是做夢都想不到!”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大爺拉著考察團成員的手,激動地說。這樸實的話語,比任何彙報材料都更有說服力。
秦宇軒沒有刻意掩飾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在走訪一個老工業區時,有下崗再就業職工反映技能培訓不足、新崗位適應難等問題。秦宇軒沒有阻攔,而是耐心傾聽,並當場要求市人社局負責人記錄在案,限期提出解決方案。
“發展是為了人民,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不能回避,必須正視並全力解決。”秦宇軒對考察團表示,“這也是我們推動轉型的題中應有之義。”
他的坦誠和務實,贏得了考察團成員的微微頷首。
傍晚,在與省內企業家和科研團隊代表的座談會上,氣氛達到了高潮。平西能源化工集團的趙建國也出席了會議。輪到發言時,他出乎意料地沒有重複之前的顧慮,而是重點彙報了集團如何借助示範區平台,與省外企業洽談技術合作,並在能源通道項目中獲得管道建設運營權的進展。
“事實證明,打開大門,參與協同,不僅沒有喪失主導權,反而讓我們抓住了新的發展機遇,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趙建國的發言,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本地國企態度的轉變,這無疑是對區域協同戰略最有力的背書。
秦宇軒注意到,在趙建國發言時,坐在對麵的省長高長河,麵色平靜如水,隻是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看不出任何情緒波動。
一整天的考察,行程緊湊,內容充實。考察團看到了亮點,也觸及了痛點;聽到了官方的彙報,也采集了民間的聲音;感受到了轉型的蓬勃朝氣,也體會到了改革的艱難複雜。
當晚,考察團內部召開會議,彙總情況。秦宇軒知道,真正的評判正在進行中。
他回到房間,並未放鬆,而是再次梳理當天的情況,思考可能存在的疏漏。方文謙悄悄進來彙報:“省長,那幾家‘隱形冠軍’企業的洽談很順利,他們對參與產業園建設表達了強烈意願,明天希望能有機會向考察團做簡要彙報。”
“安排。”秦宇軒果斷點頭,“這是一個重要的砝碼。”
夜深了,榆木市漸漸安靜下來。但許多人的心依然懸著。秦宇軒站在賓館房間的窗前,望著窗外稀疏的燈火。他知道,今天的考察隻是上半場,明天還有更關鍵的彙報會和意見反饋會。暗處的對手是否還有後手?考察團最終會做出怎樣的評價?
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但他已經儘了全力,布好了所有的棋。此刻,他需要的是等待,以及應對任何突發狀況的冷靜。風暴眼中心的平靜,往往最為考驗定力。秦宇軒深吸一口氣,眼神在夜色中愈發深邃明亮。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