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與監國公主一同以最高規格迎接一位臣子,這份殊榮,在大周立國以來也極為罕見。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當狄明一身亮銀麒麟鎧,騎著高頭大馬,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時,整個神都沸騰了!“萬勝!狄將軍萬勝!”的歡呼聲如同山呼海嘯。
賜禦酒,犒三軍。
當莫啜、李儘忠等敵酋首級以及一眾突厥契丹貴族俘虜被押解示眾時,氣氛達到了頂點。崇州、幽州兩場大捷,極大地提振了國威士氣,一掃近年來對外戰爭的陰霾。
隨後,盛大的慶祝活動在萬眾歡騰中結束。
武則天於明堂設朝,大宴群臣。
朝會之上,女皇心情極佳,對有功將士不吝封賞。金銀、勳爵、官職,如流水般頒下。
狄仁傑破案有功,已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特進從二品虛職太子少傅,加光祿大夫,另賜國公府一座。加上原有的梁國公爵位、開府儀同三司和鳳閣內史實職,已是名副其實的百官之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狄明戰功彪炳,特進從二品鎮軍大將軍,授禁軍大都督,仍兼河北道節度使,新加隴右道節度使,授參知政事,得以進入政事堂參議朝政。
李元芳護衛有功,升檢校千牛衛大將軍,雖無實權,卻已躋身朝廷高官行列,讓他這個邊軍出身的漢子激動不已。
經由狄明大力舉薦,狄仁傑和太平公主報奏,原河北道節度副使房玄齡升任禦史大夫,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步入宰相之列。
此外,杜如晦、李勇、蘇定方、薛禮等文武心腹,皆獲豐厚封賞。
這一連串的封賞下來,狄明與太平公主一係的勢力迅速膨脹,滲透並掌控了朝廷多個關鍵部門。尤其是狄明,身為鎮軍大將軍、禁軍大都督、參知政事,已是手握重兵、參決機要的軍方第一人,權勢熏天。
這自然引來了以武三思為首的武家子弟和部分李唐舊臣的忌憚與圍攻。朝堂上,奏請限製狄明與太平公主權勢的呼聲此起彼伏,言其“權勢過重,恐非國家之福”。
然而,武則天心意已決。經過宮中鬨鬼、太子被廢等一係列事件後,她對兒子和侄兒都已徹底失望。在她心中,唯有能力出眾、且與自己血脈相連的太平公主和狄明,才是她理想的托付對象。對於這些攻訐之言,她一概留中不發,甚至對鬨得最凶的幾人進行了申飭。
封賞完畢,武則天將主持宴會的重任交給太平公主,單獨將狄仁傑與狄明召至貞觀殿問話。
看著殿下這對屢立奇功的父子,武則天鳳顏大悅:“懷英,明兒,你二人一為朝廷屢破奇案,穩定朝局;一為朕掃平北患,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慰啊!”
狄仁傑立刻躬身,熟練地送上高水準的馬屁:“陛下謬讚!臣等能有所建樹,全賴陛下信重,委以重任。臣等唯有鞠躬儘瘁,以報陛下天恩於萬一!”
武則天被逗得開懷大笑,指著狄仁傑道:“你這個老滑頭!”
笑罷,她神色一正,道:“朝廷已收到吉利可汗的國書,請求和談。他到底還是不死心,想換回那數萬俘虜。朕已命秋官侍郎張柬之為使,前往幽州主持和談。朕隻給他一條底線:和談可以,釋放俘虜,絕無可能!”
狄明此前密奏關於俘虜的處置建議,深合武則天之心。她深知,如今大周國庫空虛,民生疲敝,急需休養。削弱突厥潛力,方能換來長久和平。
至於為何派主管刑獄的秋官侍郎張柬之去乾鴻臚寺的活兒,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女皇對這位屢次為廢太子李顯鳴不平的“硬骨頭”宰相明升暗降,打發他去跟突厥人扯皮磨嘴皮子了。
君臣又商議了一番北疆防務與朝政大事,狄明與狄仁傑方才告退。
走出貞觀殿,狄明望著神都蔚藍的天空,感受著體內愈發磅礴的力量與氣運,心中豪情萬丈。
喜歡都穿越了,你還叫我節製一點請大家收藏:()都穿越了,你還叫我節製一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