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城大勝的捷報傳至漢中時,諸葛亮特意派來使者,送來十車糧草與兩百副新鑄的弩機,信中讚龐統“斷糧誘敵,步步為營,真乃當世奇才”。可龐統接到賞賜時,隻是讓士兵將物資分撥各營,自己則盯著地圖上“潼關”二字,手指反複摩挲著那道橫跨黃河與渭水的關隘——那裡是魏軍西出的最後屏障,也是蜀軍奪取雍州的關鍵。
“軍師,休整三日已過,該動身去取潼關了吧?”魏延提著頭盔走進帳中,甲胄上的血漬已擦拭乾淨,眼中滿是戰意,“司馬懿隻剩殘兵,曹爽那小子不過是靠父輩蔭蔽的紈絝,咱們定能一戰拿下!”
龐統卻沒接話,而是將一份密報推到魏延麵前:“方才細作來報,司馬懿逃到潼關後,竟殺了曹爽軍中主張固守的參軍,強行接管了三萬援軍。如今潼關守軍已達四萬,還在關前深挖壕溝,架設了數十架床弩。”
帳內眾將聞言皆驚,趙雲皺眉道:“司馬懿這是要背水一戰?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四萬守軍怕是不好對付。”
“他越是固守,越說明他心虛。”龐統站起身,指著地圖上潼關南側的一條細若遊絲的紅線,“此乃‘羊腸阪’,是當年曹操征馬超時走過的小路,如今雖荒廢多年,卻能繞到潼關後側的黃河渡口。咱們若分兵兩路,一路正麵佯攻,吸引魏軍注意力;另一路從羊腸阪出奇兵,奪取渡口,便能斷了潼關的水路補給。”
部署很快敲定:
魏延率一萬五千步兵,在潼關正麵紮營,每日擂鼓呐喊,搭建攻城器械,擺出強攻姿態,務必將魏軍主力牽製在關前;
趙雲率八千騎兵,攜帶三日乾糧,從羊腸阪隱蔽行軍,目標是奪取潼關後側的風陵渡,截斷魏軍的黃河糧道;
馬謖率五千士兵,在渭水下遊搭建浮橋,待趙雲得手後,即刻渡河支援,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龐統親率一萬中軍,在潼關西側的華山腳下待命,隨時準備接應兩路兵馬,發起總攻。
次日天未亮,魏延便率軍在潼關前造勢。士兵們推著雲梯、衝車來回移動,弩手對著關牆射箭,喊殺聲震得山穀回響。城樓上的司馬懿果然中計,親自坐鎮關前指揮,調派大部分兵力防守正麵,隻留五千人看守後側的風陵渡。
與此同時,趙雲正率軍在羊腸阪中艱難行軍。這條小路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兩側都是懸崖峭壁,士兵們隻能手腳並用,牽著戰馬緩緩前行。行至半途,突然下起小雨,路麵濕滑,有兩名士兵不慎失足墜落,趙雲當即下令讓士兵們用繩索相互綁住,緩慢推進,終於在第三日黎明抵達風陵渡。
此時的風陵渡,魏軍守兵正蜷縮在帳篷裡取暖,絲毫未察覺危險降臨。趙雲率騎兵突然殺出,箭如雨下,魏軍守兵來不及抵抗便四散奔逃。蜀軍順利奪取渡口,隨即點燃信號彈——這是與馬謖約定的彙合信號。
消息傳到潼關,司馬懿才知中計,臉色瞬間慘白:“快!調兵去奪回風陵渡!”可不等魏軍動身,魏延已率正麵部隊發起猛攻,攻城錘撞得城門咚咚作響,關牆上的蜀軍士兵已架起雲梯,開始攀爬。
就在魏軍腹背受敵、陣腳大亂之際,龐統親率中軍從華山方向殺來,三路蜀軍如同三把尖刀,同時刺向潼關。司馬懿見大勢已去,想要率軍突圍,卻被趙雲攔住去路。
“司馬懿,還不投降!”趙雲挺槍立馬,身後騎兵列成整齊的陣型,氣勢如虹。
司馬懿望著身邊潰散的士兵,又看了看遠處逼近的蜀軍,手中的佩劍重重墜落在地。他長歎一聲,閉上雙眼:“罷了,老夫輸了。”
當司馬懿被押到龐統麵前時,這位一生與蜀漢為敵的魏將,終於低下了頭顱。龐統親手為他解開綁繩,沉聲道:“你雖為敵,卻也是一世名將。若肯歸降蜀漢,他日平定中原,我必向陛下舉薦你。”
司馬懿沉默良久,最終搖了搖頭:“我世受魏恩,豈能背主?隻求軍師善待我部下士兵。”
龐統頷首:“我答應你。”
夕陽西下,蜀軍士兵們歡呼著登上潼關城樓,將蜀漢的旗幟插在了最高處。黃河在城下奔騰,渭水在遠處蜿蜒,整個雍州的土地,此刻都沐浴在晚霞之中。趙雲走到龐統身邊,望著眼前的景象,感慨道:“軍師,咱們終於拿下潼關了!下一步,是不是該揮師洛陽了?”
龐統望著東方,目光深邃:“洛陽雖近,卻需謹慎。咱們先安定雍州百姓,整頓兵馬,待漢中援軍到來,再圖東進——北伐之路,還長著呢。”
城樓上的旗幟隨風飄揚,映著晚霞,如同燃燒的火焰。蜀漢的北伐大業,在這一刻,終於邁出了最堅實的一步。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