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大捷的消息傳遍關中,各郡縣守將或獻城歸降,或棄城而逃,不過旬日,整個關中平原便儘數納入蜀漢版圖。州牧府內,龐統與諸葛亮正對著案上的戶籍冊與糧秣賬冊商議,窗外傳來百姓晾曬新麥的歡聲笑語,與數月前的蕭索截然不同。
“長安城內現有流民三萬餘,周邊郡縣荒地二十餘萬畝,若不儘快安置,恐生禍亂。”諸葛亮指尖劃過賬冊上的數字,眉頭微蹙,“且曹魏留下的苛捐雜稅繁多,百姓早已不堪重負。”
龐統放下手中的毛筆,起身走到窗前,望著街上穿梭的糧車,沉聲道:“民為根本,要守關中,先安民心。我意推行三策,穩固根基。”他轉身指向輿圖,條理清晰地說出計劃。
第一策:均田勸農
下令清查所有無主荒地,按人口分給流民與貧苦百姓,每戶授田五畝,官府提供種子與農具,前三年免繳賦稅。
派軍中擅長農耕的老兵,下鄉指導百姓耕種,同時興修水利,疏通渭水支流,解決灌溉問題。
幾日之內,長安城外的荒地上便出現了忙碌的身影。曾因戰亂流離失所的農戶李老漢,握著新發的農具,望著自家分到的田地,淚水直流:“多謝軍師,俺們終於有地種,能活下去了!”
第二策:輕徭薄賦
廢除曹魏時期的“算緡錢”“戶調綿絹”等苛稅,隻保留“田租畝四升”的正稅,且遇災年可申請減免。
簡化吏治,嚴懲貪汙勒索的官吏。郝昭奉命巡查郡縣時,當場拿下了兩名向百姓強征“勞役錢”的縣尉,將其押回長安問罪,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第三策:整軍擴編
從關中子弟中招募新兵,凡年滿十八、身體健康者均可參軍,參軍者家中可免徭役,且每月有糧米補貼。
龐統親自製定訓練計劃,將新兵與老兵混編,由趙雲、魏延等老將帶隊操練,同時選拔識字的士兵進入“講武堂”,學習兵法與陣圖。不到半月,便招募到兩萬餘新兵,關中守軍規模擴充至五萬。
新政推行半月後,關中局勢日漸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糧草也日漸充裕。這日,龐統正與諸葛亮在府中議事,親兵來報,說有一位白發老者帶著一群百姓,捧著新收的麥餅和布帛,在府外求見。
龐統與諸葛亮親自出門迎接,隻見老者正是此前獻上漢旗的長安老民。他捧著一盤金黃的麥餅,走到龐統麵前,深深作揖:“軍師推行新政,俺們百姓才有了活路。這是剛收的新麥做的餅,請軍師和丞相嘗嘗,略表心意。”
龐統接過一塊麥餅,咬了一口,麥香四溢。他笑著對老者說:“這餅是百姓的心血,也是關中的希望。老人家放心,我等定會守住這片土地,讓大家再也不受戰亂之苦。”
送走百姓後,諸葛亮感慨道:“士元這三策,看似尋常,卻精準地解了關中的燃眉之急。如今民心歸附,糧草充足,兵源也有了著落,北伐的根基算是穩住了。”
龐統卻麵色凝重:“曹魏不會坐視我們經營關中。曹真兵敗後,必然會向洛陽求援,司馬懿老奸巨猾,恐會親自率軍而來。我們需儘快整軍備戰,同時派人聯絡涼州的羌胡部落,爭取他們的支持,形成夾擊之勢。”
他轉身回到案前,提筆寫下兩封書信,一封派使者送往成都,向劉禪稟報關中局勢,請求調撥糧草支援;另一封則派心腹送往涼州,聯絡羌胡首領。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州牧府的匾額上。龐統望著案上的輿圖,指尖從關中移向涼州,又轉向洛陽,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關中的穩定,隻是北伐路上的一步,接下來,他要麵對的,將是曹魏最精銳的大軍與最狡猾的對手。但他心中毫無懼色——隻要民心在、將士在、君臣同心,便沒有跨不過的難關,沒有打不贏的仗。
窗外,漢旗在晚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呼應著他心中的壯誌。興複漢室的道路依舊漫長,但此刻,每一步都走得無比堅實。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