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道的晨霧尚未散儘,司馬懿已率魏軍主力踏入穀中。他勒住戰馬,目光掃過兩側寂靜的山崖,心中警鈴大作——龐統素來善用伏兵,此刻穀中太過安靜,反倒透著詭異。
“將軍,為何停步?”曹肇催馬上前,語氣中帶著不耐,“再不前軍,恐被薑維察覺,錯失戰機。”
司馬懿卻抬手示意全軍止步,沉聲道:“傳令下去,前軍改為後軍,即刻撤軍!”
“撤軍?”曹肇瞪大了眼睛,“我們剛進入穀中,尚未與蜀軍交戰,為何要撤?”
“穀中必有埋伏。”司馬懿語氣篤定,“龐統故意讓魏延燒我糧草、散布流言,又讓薑維示弱,目的就是誘我軍深入。若再前進,必中圈套!”
話音剛落,穀口兩側突然響起震天的鼓聲,蜀軍伏兵如雨般殺出。司馬懿早有準備,當即下令弓弩手還擊,同時率軍向後撤退。雖有損失,但主力並未受損,最終順利撤出了陳倉道。
回到營中,曹肇看著司馬懿,眼中的質疑少了幾分:“沒想到你竟能識破龐統的計謀。”
“龐統雖智,卻也有弱點。”司馬懿坐在案前,鋪開輿圖,“他太過依賴奇謀,且蜀軍糧草運輸困難,難以支撐長期作戰。如今吳蜀聯手,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各懷心思——東吳想要荊襄,蜀漢想要關中,隻要我們先破其一,另一方便會不戰自亂。”
他指尖點在東線荊襄之地:“陸遜大軍雖在樊城外圍牽製曹爽,但吳軍糧草多靠長江水運,若我們截斷其糧道,再派人遊說孫權,許以重利,東吳必撤軍。”
曹肇皺眉:“可我們西線兵力有限,如何分兵支援東線?”
“無需分兵。”司馬懿輕笑一聲,“我已讓人送信給曹爽,讓他假意與陸遜議和,拖延時間。同時派使者從海路趕赴建業,告知孫權,若東吳撤軍,曹魏願將江夏、廬江二郡歸還吳國,且承諾永不進攻荊州。”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孫權素來務實,當年能背盟偷襲關羽,如今見曹魏許以重利,又得知我已識破龐統計謀,必然會權衡利弊,選擇撤軍。隻要東吳退軍,我軍便可集中兵力,對付蜀漢。”
不出司馬懿所料,東吳使者在建業見到孫權後,將曹魏的條件一一告知。孫權看著輿圖上的江夏、廬江二郡,又想起陸遜在樊城受阻、糧草日漸短缺的消息,心中開始動搖。
“陛下,曹魏的條件雖誘人,但與蜀漢的盟約……”陸遜的弟弟陸抗上前勸阻。
孫權卻搖了搖頭:“盟約不過是權宜之計。當年蜀漢能奪我荊州,如今也能在北伐成功後反戈相向。若能收回江夏、廬江,又能避免與曹魏死戰,何樂而不為?”
三日後,孫權下令陸遜撤軍,同時派使者赴蜀,謊稱吳軍因糧草耗儘,不得不暫時退回荊州,待休整後再與蜀軍聯手。
消息傳到祁山蜀軍大營,龐統手中的竹杖重重落在地上:“孫權果然是個投機取巧之輩!關鍵時刻竟臨陣退縮,真是可氣!”
薑維麵色凝重:“軍師,東吳撤軍後,司馬懿必然會集中兵力對付我們,西線壓力驟增,我們該如何應對?”
龐統沉默片刻,走到輿圖前:“東吳撤軍已成定局,眼下隻能收縮防線,堅守天水。司馬懿若率軍來攻,我們便憑險據守,再派魏延率軍襲擾其糧道,拖延時間,等待時機。”
可司馬懿並未給蜀軍喘息的機會。解決東線危機後,他立即調集西線所有兵力,對天水發起猛攻。同時,他派人散布消息,稱蜀漢後主劉禪已暗中與曹魏議和,承諾隻要蜀軍撤軍,曹魏便將漢中歸還蜀漢。
蜀軍將士本就因東吳撤軍而士氣低落,聽聞這一消息後,更是軍心浮動。曹肇趁機率軍從側翼突襲,與司馬懿主力形成夾擊之勢。
天水城下,蜀軍與魏軍展開殊死搏鬥。薑維率軍奮力抵抗,卻因兵力不足、軍心渙散而節節敗退。魏延率部襲擾魏軍糧道,也被司馬懿早已布置好的伏兵擊退。
龐統站在城樓上,看著城下節節敗退的蜀軍,心中湧起一股無力感。他知道,司馬懿這招“各個擊破”太過毒辣——先以重利誘退東吳,再以流言動搖蜀軍軍心,最後集中兵力猛攻,每一步都精準地打在了蜀軍的弱點上。
“軍師,魏軍攻勢太猛,天水城恐難堅守,不如我們率軍退回祁山,再做打算?”薑維渾身是血,走到龐統身邊。
龐統望著遠處司馬懿的帥旗,緩緩點頭:“隻能如此了。傳令下去,全軍棄守天水,退回祁山,堅守各隘口,待明年糧草充足,再圖北伐。”
隨著蜀軍撤回祁山,司馬懿率軍收複了天水等地,西線戰事暫時告一段落。洛陽城內,曹叡收到捷報後,終於鬆了一口氣,對司馬懿的猜忌也減輕了幾分。
而祁山蜀軍大營內,龐統站在帳外,望著遠處的關中方向,眼中閃過一絲不甘。他知道,這場北伐之戰,因東吳的臨陣退縮和司馬懿的精準反擊而暫告失利,但他並未放棄——隻要蜀漢國力尚存,隻要他還在,北伐大業就不會終止。
夜色漸深,龐統回到帳中,重新鋪開輿圖,開始籌劃下一次北伐的計策。他清楚,下一次麵對司馬懿,他必須拿出更周密的計劃,才能真正打開通往長安的門戶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