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陽蜀軍大營的信使剛踏入議事堂,便將一封封漆印完好的東吳書信遞到龐統案前。信封上“吳主親囑”四字用朱砂題寫,透著幾分鄭重,龐統指尖拂過封泥,拆開時便見孫權那筆遒勁的字跡映入眼簾,字裡行間滿是聯盟同心的期許——“今魏賊新敗,司馬懿雖解職仍獻謀,其心難測。孤已令陸遜增兵荊州,與蜀軍形成犄角,此後凡有軍情,吳蜀必互通有無,切不可因曹魏隻言片語生隙,重蹈昔日關羽覆轍。”
信末還附著陸遜的附言,詳述了東吳水軍已在長江沿線布防,可隨時支援蜀地東線,甚至承諾若蜀軍攻長安需糧草接濟,東吳願從柴桑調運三萬石糧米。龐統將書信遞給身旁的楊儀,指尖輕輕叩著案幾,眸中卻無太多意外:“孫權此舉,既是為穩住聯盟,也是為借我蜀軍之勢,牽製曹魏在淮南的兵力。”
楊儀剛看完信,聞言抬頭:“軍師是說,東吳並非真心願與我蜀共奪天下?”
“天下大勢,本就沒有永遠的盟友。”龐統起身走到輿圖前,指尖點向江東之地,“孫權承父兄基業,經營江東數十年,其誌不在輔佐我蜀,而在三分天下後伺機而動。如今他主動提‘緊密聯盟’,不過是因曹魏仍是最強者,若我蜀兵敗,東吳獨木難支。”
正說著,帳外傳來腳步聲,參軍馬謖捧著另一封密信進來,神色略顯凝重:“軍師,細作從建業傳回消息,孫權昨日召張昭、顧雍等老臣入宮議事,席間曾言‘蜀有臥龍、鳳雛,北伐之誌難擋,今助其破魏,是為保江東安穩,待天下有變,當尋機收荊襄之地,成鼎足之勢’。”
龐統接過密信,掃過內容後輕輕置於案上,與孫權那封公開書信並列。燭火下,兩封書信的字跡一顯一隱,卻道儘了聯盟背後的盤算。他對馬謖道:“不必聲張此事。孫權既有暫守聯盟之心,我蜀便借這股力繼續北伐。你即刻擬回信,就說蜀軍願與東吳共守盟約,待破魏之後,再議疆土劃分——至於他心中的‘暫緩之計’,我們隻需心知肚明,不必點破。”
馬謖領命退下後,楊儀仍有疑慮:“若將來天下真有變,東吳突然反戈,我軍豈不是腹背受敵?”
龐統望向輿圖上蜀吳交界的荊州地界,目光沉了沉:“所以我們需早做準備。傳令趙雲部在漢中囤積糧草,魏延部加強白帝城防務,既防曹魏,也需暗中留意東吳動向。眼下聯盟是破魏的關鍵,可防人之心,半點不能無。”
帳外的風卷起簾角,帶著幾分涼意。案上兩封書信靜靜躺著,一封寫滿“同心破魏”的承諾,一封藏著“伺機而動”的籌謀。龐統知道,這場吳蜀聯盟不過是亂世中的權宜之合,今日的緊密無間,終會在天下大勢的轉折中,迎來不可避免的裂痕——隻是眼下,他們還需借著這聯盟的火光,一步步朝著長安的方向前行。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