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城內的陽光格外明朗,趙雲將寫好的捷報仔細折好,遞給親信斥候:“星夜送往長安,務必親手交給軍師,不得耽擱!”斥候接過捷報,翻身躍上馬背,疾馳而去。帳內,張嶷與夏侯霸正商議著加固城防的細節,氣氛輕鬆而熱烈。
這份捷報裡,不僅詳述了壽春保衛戰的全過程——從司馬懿強攻北門、蜀軍死守,到趙雲星夜馳援、擊潰魏軍,還特意寫明了夏侯霸歸降之事,提及他與劉禪的親戚關係,以及願為興複漢室效力的決心。
三日後,長安蜀軍帥帳內,龐統接過斥候送來的捷報,展開細讀。隨著目光移動,他緊繃的眉頭漸漸舒展,嘴角露出笑意。身旁的馬良湊過來,見捷報上“擊退司馬懿,生擒夏侯霸,夏侯將軍願歸降”的字樣,忍不住高聲道:“軍師!壽春大勝,還收了夏侯霸這員猛將,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夏侯霸歸降,比擊退司馬懿更重要。”龐統將捷報放在案上,指尖輕輕點在“夏侯霸熟知曹魏軍情”幾字上,“他久在曹魏軍中,了解司馬懿的用兵習慣,還知曉洛陽附近的布防——有他相助,我們收複長安、進軍洛陽,便能少走許多彎路。”
他當即決定,給成都的諸葛亮寫一封書信,詳細稟報壽春戰況與夏侯霸歸降之事。鋪開信紙,龐統提筆寫道:“丞相台鑒:壽春之戰已畢,幸不辱命。司馬懿率五萬大軍強攻十餘日,張嶷、魏延死守內城,士氣不衰;趙雲解祁山之危後,星夜馳援,於魏軍破城之際擊潰敵陣,斬獲頗豐,生擒魏將夏侯霸。”
信中,他特意詳述了勸降夏侯霸的過程,強調其與劉禪的親戚關係,以及歸降後的決心:“夏侯將軍感我大漢仁德,又念及與陛下親緣,願棄暗投明,為興複漢室效力。其熟知曹魏軍情,可為我軍北伐之助,臣已命其暫留壽春,協助趙雲加固城防,待日後調遣。”
寫完戰況,龐統又提及後續計劃:“壽春已穩,東線糧道無憂。臣計劃近日集中兵力,強攻長安,若能收複此城,便可以此為依托,劍指洛陽。唯念洛陽魏軍仍有重兵,需丞相在成都統籌糧草,支援前線,臣方能無後顧之憂。”
書信寫罷,龐統反複檢查,確認無遺漏後,封入木匣,交給前往成都的使者:“務必將信親手交給丞相,若丞相有回信,即刻帶回。”
使者離去後,馬良問道:“軍師,如今壽春大勝,長安守軍士氣低落,我們是否即刻起兵攻城?”
“再等等。”龐統搖頭,目光望向輿圖,“待丞相回信,確認糧草供應無礙,再讓夏侯霸梳理曹魏在長安的布防細節——知己知彼,方能一戰必勝。”
幾日後,成都丞相府內,諸葛亮收到龐統的書信。他展開細讀,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對身旁的楊儀道:“士元龐統字)用兵愈發沉穩,不僅守住了壽春,還收降了夏侯霸,北伐之事,總算有了起色。”
他當即提筆回信,讚許龐統的部署,承諾會全力保障前線糧草,同時提醒道:“夏侯霸雖歸降,仍需多加留意,待其立有功勳,再委以重任不遲。長安攻城之戰,需防司馬懿從洛陽調兵增援,可讓吳懿在廬江牽製魏軍東線兵力,為前線助力。”
長安帥帳內,龐統收到諸葛亮的回信,心中大安。他看著信中“士元此舉,甚合我意”的字樣,心中感慨——有諸葛亮在後方統籌,他便能安心在前線領兵作戰。
“傳我命令。”龐統對馬良道,“讓趙雲、夏侯霸從壽春抽調部分兵力,支援長安;再給吳懿傳信,讓他在廬江舉行軍演,牽製魏軍東線兵力——收複長安的時機,到了!”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