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厚重地籠罩著壽春城外的魏軍營帳。營帳內,燭火搖曳,映照著王昶那張略顯疲憊的麵龐。他端坐在案前,手持毛筆,奮筆疾書,將戰場上的最新軍情詳細地記錄下來。
王昶的筆尖在紙張上遊走,每一筆都顯得蒼勁有力。他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似乎在思考著如何將這些重要的情報準確地傳達給大都督司馬懿。營帳外,巡邏的士兵們腳步輕盈,生怕打擾到王昶的思緒。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王昶的報告也逐漸成形。他仔細檢查了一遍內容,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關鍵信息後,才滿意地放下筆。然後,他小心翼翼地將報告卷起,用細繩係好,準備派人送往司馬懿的營帳。
他經過精心策劃和巧妙部署,終於成功地拔除了壽春外圍的兩個關鍵據點——期思和安鳳。這兩個據點猶如兩顆釘子,死死地釘在壽春的周圍,形成了守軍的掎角之勢,給進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然而,他並沒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嚇倒,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局勢,並采取了一係列果斷的行動。他巧妙地運用了戰術,調兵遣將,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破了這兩個據點,徹底清除了守軍的掎角之勢。
隨著期思和安鳳的陷落,壽春的防禦體係出現了明顯的漏洞,守軍的士氣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戰機,認為再次進攻壽春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集結兵力,準備對壽春發起最後的總攻。
信中,王昶詳細闡述了行動過程:
聲東擊西:以主力佯攻壽春東門,吸引張嶷的注意力。
夜襲安鳳:派精銳趁夜繞道,一舉拿下安鳳,並設置伏兵。
設局期思:次日,期思守軍果然出兵增援,被伏兵擊潰,據點順利被拔除。
王昶分析,此舉已切斷壽春與東麵的聯係,張嶷的守軍士氣受挫,正是發動總攻的絕佳時機。
他在信末請求司馬懿批準進攻,並增派一支輕騎兵,以應對可能從合肥方向增援的蜀漢援軍。
與此同時,在蜀漢的營中,軍師龐統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壽春外圍的異動,正與剛趕到的諸葛亮密談,準備調整部署。
一場圍繞壽春的決戰,已箭在弦上。
夜深人靜,建業的吳王宮內燈火通明。大都督陸遜手持軍報,神色凝重地向孫權進言:
“主公,曹魏王昶已暗中拔除壽春外圍的期思、安鳳二村,壽春危在旦夕。此時正是我東吳北上的天賜良機!若能搶在曹魏之前占據壽春,江東門戶可保,天下大勢將為之一變!”
孫權沉思良久,隻問了一句:“子明以為,此舉利大於弊?”
陸遜斬釘截鐵地回答:“利遠大於弊!如今魏蜀膠著於壽春,我軍北上可收漁翁之利。但必須快,兵貴神速!”
孫權當即拍板:“好!就依子明之計!”
作戰部署
陸遜迅速展開一幅詳儘的作戰地圖,向孫權闡述了他深思熟慮的三路並進計劃:
水路主力(徐盛、朱桓):率水師沿濡須水北上,直取壽春城南的重要渡口。
陸路佯攻(全琮):自廬江出兵,牽製壽春城西的魏軍。
奇兵穿插(諸葛恪):輕兵疾進,奪取壽春東部門戶,切斷其與外部聯係。
“隻要我軍能在三日之內抵達城下,壽春必為我所有!”陸遜信心滿滿地說道。
外交與後勤
為確保萬無一失,陸遜還提出了周密的配套方案:
穩住蜀漢:派使者入蜀,告知吳軍行動旨在“助守壽春”,避免與蜀軍發生衝突。
後勤保障:從江東調運三十萬斛糧草,確保大軍補給無憂。
應對魏軍:在廣陵方向增派疑兵,防止魏軍從東線增援。
孫權聽後龍顏大悅:“有子明在,何愁大事不成!我親自為你餞行!”
暗流湧動
然而,就在東吳大軍即將出發之際,一名斥候帶來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大都督,壽春方向,發現蜀漢軍師龐統的使者,似乎也在緊急聯絡各方……
陸遜眼神一凜:“看來,這位鳳雛先生也嗅到了機會。傳令下去,全軍提前一日開拔!”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