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風塵仆仆地返回蜀漢大營,立刻向龐統和諸葛亮複命。
他將在東吳大殿上的所見所聞,以及那名吳軍士兵的親口供述,一五一十地詳細稟報。
1.民心可用,大局可定
聽到“壽春百姓寧願迎蜀軍回城”的細節時,諸葛亮撫掌讚歎:“民心向背,勝負所係。孫吳雖得城池,卻失民心,此消彼長,我軍勝算大增!”
2.借勢而為,加速攻城
龐統則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加速奪取合肥的最佳時機。他當即下令:
加強攻勢:命魏延、趙雲趁勢猛攻合肥。
攻心為上:派遣使者繞城喊話,宣傳軍紀,動搖敵軍守城意誌。
鞏固後方:派得力乾將去壽春周邊安撫百姓,爭取他們的支持。
3.審時度勢,留有餘地
不過,龐統也提醒道:“孫權雖下令整肅軍紀,但他對壽春誌在必得。我們要趁熱打鐵拿下合肥,再回師壽春,一舉而定。”
諸葛亮深表讚同:“先取合肥,再圖壽春。士元此計,穩!”
鄧芝的出使,不僅穩住了東吳,更讓蜀漢看清了民心所向。夜色如墨,蜀漢營中燈火零星。鄧芝風塵仆仆趕回,尚未洗去征塵,便被龐統召入中軍大帳。
帳內,龐統正對著一張地圖出神,神色冷峻。他抬眼看向鄧芝,開門見山:
“伯苗,江東有何動靜?”
鄧芝拱手答道:“孫權已取壽春,士氣正盛。但……我在歸途截獲一封密信,是曹魏使者送往江東的。”
他說著,將一封火漆封口的書信呈上。
龐統接過,拆開細讀,嘴角勾起一絲冷笑:“好一個司馬懿,離間計來得真快。”
信中言辭犀利:如今東吳已占壽春,若讓蜀漢再取合肥,東吳之前的努力豈不白費?若東吳與曹魏講和,合力驅散蜀漢圍困合肥之兵,東吳便能長久坐擁壽春。
鄧芝憂心忡忡:“軍師,此信若被孫權采信,我軍後路堪憂。”
龐統卻鎮定自若:“伯苗莫急。合肥乃我必爭之地,斷不可失。孫權雖得壽春,但未必願與曹魏結盟。他最怕的,是我們與曹魏聯手。”
他目光落在地圖上的合肥與壽春之間,緩緩道:“我軍需在三日內,打破僵局。”
鄧芝一怔:“三日?”
“對。”龐統眼中閃過一絲銳利,“以雷霆之勢,讓孫權明白——合肥,非我不可取;壽春,非他不可守。”
他隨即下令:
“一,命魏延、趙雲各率本部,連夜佯攻合淝西、南二門,虛張聲勢,務必造成我軍即將總攻的假象。”
“二,命關興、張苞率輕騎繞至城東,截斷敵軍糧道,動搖其軍心。”
“三,命王平暗中移師城北,設下伏兵,若敵出城,便一舉殲滅。”
“四,命你即刻返回江東,麵見孫權。告訴他:合肥若下,我願以廬江之糧助他固守壽春;若他遲疑,我便與曹魏議和,共分江淮。”
鄧芝大驚:“軍師,此乃……”
龐統笑道:“虛虛實實而已。司馬懿會用離間計,我亦會。你隻需將話說得恰到好處,逼他在三日之內做出選擇。”
他頓了頓,又囑咐道:“記住,伯苗。你此行不是求他,而是告訴他——我們有更好的選擇。讓他權衡利弊。”
鄧芝深吸一口氣,抱拳領命:“末將領命!”
龐統目送鄧芝離去,轉身對副將道:“再探江東動靜。司馬懿的使者,恐怕已經到了。”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