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的回信,在三日之內便送到了漢中龐統的手中。信封封口完好,璽印清晰,可見東吳態度之鄭重。龐統拆開信後,隻掃了兩眼,便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好!孫權終是做出了明智的選擇。”他將信遞給身旁的參軍,“即刻傳我將令——北伐開始!”
參軍領命,迅速退下。龐統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圖前,手指沿著祁山、陳倉、關中一線緩緩劃過。
“魏延!”
“末將在!”
“你率一萬五千精兵,出祁山,佯攻陳倉,務必牽製關中魏軍主力!”
“趙雲!”
“末將在!”
“你與東吳使者聯絡,按約定出兵,與東吳軍夾擊合肥以東之敵,先助其收複廬江!”
“其餘各部,隨我坐鎮漢中,隨時準備接應!”
軍令如山,短短一個時辰,蜀漢北伐大軍已整裝待發。
與此同時,東吳的使者帶著盟約與作戰計劃,日夜兼程趕回建業。孫權見信後,立即下令陸遜、朱桓等將領,按約出兵。
雙方的配合出乎意料地順利。蜀漢趙雲部從西南方向突襲,與東吳水軍夾擊廬江。廬江守將本以為能憑借堅固城牆堅守數日,等待援軍,卻沒想到蜀漢與東吳軍配合得天衣無縫——趙雲佯攻東門,陸遜暗中派水軍沿水道潛入北門,一舉破城。
廬江的收複,不僅緩解了建業的壓力,也讓東吳士氣大振。
然而,這一切卻讓遠在曹魏的賈詡震怒不已。
幾日前,賈詡剛率軍連破三城,安撫百姓,穩定了曹魏的東線局勢。正當他準備上書曹叡報捷之時,卻傳來廬江失守的消息——而且是因為守將玩忽職守,沉迷酒色,疏於防範。
“豈有此理!”賈詡猛地拍案,桌上的軍報震得四散。
他的眼神如刀,“三城之功,竟被此人一日敗儘!”
賈詡的屬下皆不敢出聲,隻能垂首而立。
賈詡深吸一口氣,迅速冷靜下來。他知道,憤怒解決不了問題,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奪回廬江,同時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來人,備紙筆!”
他提筆疾書,先向曹叡呈上破三城的捷報,隨後又如實稟報廬江失守的經過,不掩不飾,同時自請處分。
“陛下,廬江失守,皆因守將玩忽職守,臣用人失察,願受責罰。然臣已定下計策,三日內必奪回廬江!”
寫到這裡,賈詡嘴角露出一絲冷笑——那是他獨有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笑。
他的計劃如下:
1.引蛇出洞
暗中散布消息,稱曹魏將派大軍從合肥南下,直取建業。東吳軍必全力回防,廬江兵力空虛。
2.暗渡陳倉
表麵上,派一支小部隊佯攻廬江,吸引守軍注意;暗中則派精銳輕騎兵,從水道繞至城南,趁夜突襲。
3.離間之計
派人冒充蜀漢使者,向廬江守將送信,故意延遲援軍到達時間。此舉既能削弱東吳與蜀漢的信任,又能讓守軍在關鍵時刻孤立無援。
4.關門捉賊
一旦攻破南門,立即切斷守軍退路,同時埋伏水軍於水道,防止敵軍從水路逃跑。
賈詡深知,廬江失守不僅是軍事上的失利,更是政治上的打擊。若不能迅速奪回,東吳與蜀漢的聯盟將更加穩固,曹魏的東線壓力將倍增。
“此計一成,不僅能收複廬江,還能讓東吳與蜀漢心生嫌隙。”賈詡低聲自語,“毒士之名,可不是白來的。”
他將計劃封好,交給心腹快馬送往合肥前線。同時,又下令處死玩忽職守的廬江守將,以儆效尤。
而此時,廬江城內的趙雲與東吳將領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絲毫未察覺,一場針對他們的精密陷阱,已悄然布下。
夜色中,廬江的城牆上,火把搖曳,映照著士兵們的笑臉。然而,這笑容注定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毒士的陰影,已經籠罩了這座剛被收複的城池。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