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宮城,金鑾殿內香煙嫋嫋。曹叡端坐龍椅之上,手中正翻閱著一封剛從邊關送來的急報。
“賈文和果然了得!”
他讀到一半,忍不住拍案而起,臉上露出罕見的喜色。
殿中群臣聞言,紛紛側目,不知何事讓皇帝如此興奮。
這封書信正是賈詡親筆所寫——先報三城大捷,再陳廬江失守之由,並自請處分。然而在曹叡看來,連破三城已是奇功,廬江失守不過是個彆將領玩忽職守所致,與賈詡無關。
“朕早說過,有賈大夫在,東線無憂!”曹叡心情極好,將書信遞給近侍,“傳朕旨意——”
“賈文和功績卓著,封為太尉,加食邑三千戶,賞黃金千兩!”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嘩然。太尉之職,在曹魏乃極高榮譽,非功勳卓著者不能擔任。而賈詡本就位高權重,如今再受此封,無異於權傾朝野。
然而,賈詡對這些虛名厚祿向來不熱衷。他一生謹慎,深知“樹大招風”的道理。但曹叡此舉,既是嘉獎,也是安撫——畢竟書信中賈詡曾自請處分。
曹叡似乎看穿了這一點,笑道:“賈大夫乃國之棟梁,理應嘉獎,怎能因小失而受罰?朕此舉,不過是了卻朕的愛才之心罷了。”
群臣聞言,紛紛附和。有人心中雖有不滿,但在皇帝的盛讚之下,也不敢多言。
隨後,曹叡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凝重:“至於那位玩忽職守的守將——”
他停頓片刻,緩緩道:“令賈大夫自行處理。可斬,可囚,亦可令其戴罪立功,全憑賈大夫決斷。”
這道旨意,比任何封賞都更顯分量。意味著曹叡將生殺大權,幾乎完全交到了賈詡手中。
殿中頓時一片寂靜。群臣都明白,這不僅是對賈詡的極度信任,更是對那位失職將領的嚴厲警告。
曹叡看著群臣的反應,滿意地點點頭:“賈大夫智計無雙,朕相信他會做出最恰當的處置。”
旨意迅速擬好,加蓋玉璽,由快馬送往賈詡軍中。
而此時,遠在前線的賈詡正站在營帳外,望著夜色中的營火發呆。他已收到廬江失守的詳細戰報,心中早已盤算好對策。
“都督,洛陽急報!”
一名親兵飛馳而至,雙手呈上聖旨。
賈詡接過,快速瀏覽一遍,臉上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太尉……黃金千兩……嗬。”
他低聲自語,將聖旨遞給參軍:“收好。”
參軍忍不住問道:“都督,陛下如此厚賞,您不……”
賈詡搖頭:“這些東西,於我無用。重要的是,陛下給了我處置那名守將的全權。”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抹寒光:“這才是最有用的。”
對於那位玩忽職守的守將,賈詡心中已有定計。
若直接斬殺,固然能震懾全軍,但未免可惜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若令其戴罪立功,則可將其置於最危險的戰場,讓他用鮮血洗刷恥辱。
“來人!”
“在!”
“傳我將令——命那名守將即刻前來大營報到!”
賈詡的聲音冷如冰霜,卻又帶著一種不容抗拒的威嚴。
他知道,無論那名守將最終是生是死,他的命運都將成為全軍的警示。
而在洛陽,曹叡正與群臣商議如何進一步支持賈詡。
有人提議增派援軍,有人建議從其他戰線抽調兵力。
但曹叡深知,賈詡用兵素來不喜歡受製於人,過多的乾預反而會打亂他的部署。
“朕意已決——”曹叡站起身,“前線一切軍務,皆由賈太尉便宜行事。朕隻等他的捷報!”
群臣齊聲領命。
殿外,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宮牆。
這一幕,仿佛預示著曹魏的命運,正牢牢掌握在那位被稱為“毒士”的老者手中。
而在前線,賈詡已開始秘密召集心腹將領,部署奪回廬江的計劃。
他的眼中閃爍著獵人般的光芒——獵物已在陷阱之中,隻待他一聲令下。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