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的對峙仍在持續,雙方都按兵不動,等待著最佳時機。
然而,蜀漢並沒有因此陷入消極。龐統深知,戰爭不僅是兵力的較量,更是人才的比拚。於是,他密令關興、關索、趙統、趙廣四將率領一支輕騎,深入曹魏與東吳邊境地帶,執行兩項秘密任務——
1.襲擾魏軍補給線,讓其後方不得安寧。
2.尋訪散落民間的賢才,擴充蜀漢的人才儲備。
四將出擊
關興、關索、趙統、趙廣四將都是將門之後,驍勇而不失謀略。
他們的騎兵隊晝伏夜出,靈活穿插在魏軍防線的縫隙中,燒毀糧車、襲擊巡邏隊,讓魏營疲於奔命。
在一次突襲中,他們解救了被魏軍圍困的一支流民隊伍。
其中,有五人引起了四將的注意——
蜀漢新招攬的賢良
1.柳承
河東人,曾在曹魏擔任小吏,因不滿魏廷腐敗辭官歸隱。精通律法與民政,擅長安撫百姓。
2.範延
荊州士人,出身寒門,卻學識淵博,尤其擅長兵法推演,能在沙盤上模擬複雜戰局。
3.岑伯然
武藝高強的遊俠,原是東吳邊境的護衛隊長,因得罪當地士族被迫流亡。擅使長槍,能衝鋒陷陣。
4.秦宓之弟秦岑
與兄長一樣博學多才,但更偏向於外交與謀略,言辭犀利,善於談判。
5.杜若
女謀士,曾在江東遊學,精通地理與情報分析,擅長繪製詳細的邊境地圖。
四將將這五人帶回蜀漢大營。
龐統親自接見,通過問答與試策,確認了他們的才能,隨即任命:
柳承負責江北新占領區的民政安撫
範延進入參謀部,協助製定北伐戰略
岑伯然編入趙雲麾下,擔任先鋒
秦岑出使東吳,加強兩國聯盟
杜若負責情報與地圖繪製
東吳重用士族子弟
與此同時,東吳的朝堂依舊由士族掌控。
孫權雖為一代雄主,但在江東根基深厚的士族勢力,早已滲透到軍政各部門。
東吳此次出兵相助蜀漢,主力將領多為士族子弟:
顧承顧雍之孫)——東吳水軍都督,精通水戰
陸抗陸遜之子)——統轄東吳陸軍先鋒,行事謹慎
張休張昭之侄)——負責東吳與蜀漢的聯絡事宜
朱異朱桓之子)——驍勇善戰,擔任吳軍側翼護衛
這些士族子弟雖有一定才能,但大多循規蹈矩,缺乏出奇製勝的勇氣。
他們更傾向於穩紮穩打,以保全家族利益為先。
暗流
蜀漢新招攬的五人,雖然出身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點——渴望建功立業,不受門第限製。
這與東吳士族壟斷權力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諸葛亮與龐統討論:
諸葛亮:“江東士族雖能守成,卻難有進取之心。若我們能吸引更多寒門才俊,必能長久壓製曹魏。”
龐統:“正因如此,關興他們此行意義重大。人才,才是蜀漢最寶貴的資源。”
夜色中,關興、關索、趙統、趙廣再次整裝出發。
他們的任務,不僅是騷擾敵軍,更是為蜀漢尋找未來的棟梁。
而在江東,士族子弟們依舊在朝堂上爭論不休,卻未察覺——
一場由人才流動引發的權力平衡變化,正在悄然醞釀。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