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江北的秋風帶著寒意。
蜀漢中軍帳內,龐統與諸葛亮正對著地圖,討論著如何拿下臨川、江夏兩城。
“臨川與江夏互為犄角,若能先斷其聯係,再逐一擊破,北伐的局勢將大為改觀。”諸葛亮緩緩說道。
龐統點頭:“不錯。我已命新一營的範延製定詳細計劃,準備先佯攻臨川,再誘江夏援軍入伏。”
然而,就在他們緊鑼密鼓地部署時,一個看似可靠的情報傳來——
魏軍主力正調往北線,意圖抵禦東吳的水軍襲擾。
情報陷阱
這個消息讓蜀漢上下都鬆了口氣。魏延甚至笑道:“若真是如此,我們便可趁虛而入,一舉拿下兩城。”
龐統卻眉頭微蹙,總覺得事情太過順利。但在多方情報來源的印證下,他最終還是決定按原計劃行動。
他任命李桓——一位年輕卻沉穩的將領——率領五千精銳,先行前往臨川附近設伏,等待江夏援軍。
李桓雖年輕,但深得諸葛亮器重,尤其擅長防禦戰。諸葛亮在臨行前,特地將營寨的防禦布置圖交給他,並叮囑道:“若遇不測,可憑營寨堅守,切勿輕出。”
落入圈套
李桓率軍抵達預定地點,迅速按照諸葛亮的圖紙構建營寨。
營寨四周設有壕溝、拒馬樁,最關鍵的是——諸葛亮設計的諸葛連弩被布置在四角的箭樓上。
然而,就在他們完成防禦的第三天,情況突變。
魏軍的旗幟突然出現在四周的山丘上,密密麻麻的敵軍如潮水般湧來。
李桓心中一沉——這分明是魏軍早已設好的陷阱。
堅守營寨
“全軍戒備!按諸葛先生的布置,啟動連弩!”李桓沉聲下令。
刹那間,箭樓上火光閃爍,數十支弩箭同時射出,形成一片箭雨。魏軍的衝鋒瞬間被遏製。
然而,魏軍的數量遠超預期。司馬懿與賈詡顯然是早有預謀,將李桓的部隊團團圍住。
李桓冷靜地觀察戰場,發現魏軍正試圖從東側的壕溝突破。
他立即調派精銳前往支援,並啟動了營寨內的另一個機關——落石陣。
五日之限
戰鬥持續到深夜,魏軍雖付出慘重代價,卻始終未能突破營寨。
但李桓清楚,營寨的糧草隻夠維持五天,連弩的箭矢也消耗得很快。
“將軍,我們最多還能撐五天。”副將憂心忡忡地報告。
李桓望著營外的敵軍,緩緩道:“五天……足夠了。隻要堅持到援軍到來,我們就能反敗為勝。”
魏營對峙
在魏營中,司馬懿與賈詡正觀察著蜀漢的營寨。
“這營寨的防禦非同小可,看來是諸葛亮的手筆。”賈詡感歎道。
司馬懿點頭:“諸葛連弩果然名不虛傳。不過,他們的糧草有限,我們隻需圍而不攻,五天之內必能拿下。”
蜀漢求援
與此同時,蜀漢大營中,龐統終於接到了李桓的急報。
“中計了!李桓部被圍,最多撐五天!”
諸葛亮麵色凝重:“這是司馬懿與賈詡的誘敵之計。”
龐統咬牙:“我親自率軍馳援!”
趙雲立即請命:“末將願為先鋒!”
生死時速
然而,魏軍早已在通往李桓營寨的道路上設下重重阻礙。
龐統知道,這將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行動。
而在被困的營寨中,李桓正激勵著士兵:“兄弟們,我們必須堅持五天!援軍很快就到!”
士兵們齊聲呐喊,士氣在絕望中重新燃起。
生死邊緣
第五天的黎明,營寨的箭矢已所剩無幾,糧草也消耗殆儘。
魏軍的進攻更加猛烈,東側的箭樓已經被攻破一角。
李桓手持長槍,親自上陣殺敵。鮮血染紅了他的戰甲,但他的眼神依舊堅定。
就在此時,遠處傳來一陣熟悉的號角聲——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