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籠罩下,江北平原上彌漫著一股詭異的寂靜。
蜀漢與曹魏的大軍都在按計劃行動,卻不知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數,將徹底改變戰局。
雙方的計中計
蜀漢方麵
龐統的計劃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殺機:
1.範延、柳承按原計劃佯攻,引誘魏軍出城
2.岑伯然、關索率輕騎埋伏在側翼,準備切斷魏軍退路
3.秦岑、杜若繼續散布假情報,讓魏軍以為蜀漢主力在此
4.關興、蘇墨、韓霖則秘密繞到魏軍後方,準備突襲其補給線
曹魏方麵
賈詡與司馬懿也布下了自己的陷阱:
1.夏侯衡率五千精兵潛伏在城南舊寨,等待蜀漢上鉤
2.魏軍主力按兵不動,故意示弱,引誘蜀漢深入
3.另一支伏兵則埋伏在補給線附近,準備反包圍蜀漢突襲部隊
東吳的攪局
就在雙方都在等待對方先出手時,東吳的使者急急忙忙趕到蜀漢大營。
孫權對之前曹魏攻占三城之事仍耿耿於懷,決定不再袖手旁觀。
他下令:
顧承率水軍從長江下遊北上
陸景率陸軍從江東西進
目標:奪取曹魏在江北的廬江和六安兩座城池
孫權的這一決定,完全出乎蜀魏雙方的意料。
局勢突變
魏軍的誤判
當東吳大軍出現在廬江附近時,司馬懿誤以為這是蜀漢與東吳的聯合行動。
他立刻調整部署,將原本準備伏擊蜀漢的兵力調往廬江防禦。
這一調動,使得曹魏在主戰場的兵力大大減少。
蜀漢的機會
龐統敏銳地察覺到了魏軍的異動。
他當機立斷,改變了原計劃:
1.命令範延、柳承由佯攻變為真攻
2.岑伯然、關索提前發動側翼攻擊
3.關興等人的後方突襲部隊直接轉向,配合正麵進攻
戰場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