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竹與陳武帶著龐統和諸葛亮的密令回到斷雲村,趙統立刻召集飛虎一營、二營的核心將領開會。密道的火把映照著眾人的臉龐,每個人都神情凝重——他們知道,這可能是飛虎營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任務。
趙統將地圖鋪在石桌上,指著魏軍新糧道的位置說:“此糧道距我軍約二百裡,由賈詡與司馬懿親自督建,顯然是為了保障秋收補給。我們必須利用他們對飛虎營的無知,打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蘇婉觀察地圖許久,緩緩開口:“這條糧道必經黑風峽穀,穀口狹窄,兩側峭壁高聳,是絕佳的伏擊點。我們可以將主力埋伏於此,另派一支小隊繞道襲擾後方,製造混亂。”
石烈興奮地接話:“我帶一營埋伏穀口,等他們進入峽穀,我們就用滾石和弓箭招呼他們!”
秦烈則搖頭:“不行,穀口雖好,但魏軍若有防備,我們會陷入消耗戰。我建議分三步走。”
在眾人的注視下,秦烈詳細闡述了他的計劃:
1.引蛇出洞:由岑驍率領輕騎小隊,佯裝襲擾糧道前方的小據點,引誘魏軍護糧隊進入黑風峽穀。
2.伏擊斷尾:一營在穀口設伏,待護糧隊全部進入後封鎖穀口,切斷退路。
3.前後夾擊:二營通過密道快速機動至峽穀中段,與一營形成夾擊之勢,同時派出弓手射殺敵方指揮官。
蘇婉補充道:“為了確保情報不泄露,我們必須嚴格保密行動時間。可以利用密道傳遞假情報,讓魏軍誤以為我們在風棲穀附近活動,從而放鬆對黑風峽穀的警惕。”
趙統點頭:“此計甚好。另外,我們要利用村民的力量。斷雲村和風棲穀的百姓可以偽裝成樵夫、獵戶,在糧道沿線散布假消息,讓魏軍摸不清我們的真實意圖。”
柳淵提議:“我可以安排弓箭手在峽穀兩側的製高點,待敵進入後同時放箭,配合滾石攻擊,瞬間壓製敵方陣型。”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的作戰計劃確定:
指揮:趙統總負責,趙廣留守斷雲村主持大局。
一營:石烈、柳淵率主力埋伏穀口,負責斷尾與正麵攻擊。
二營:秦烈、蘇婉、馬闊、林青、韓飛通過密道機動至峽穀中段,負責夾擊與射殺指揮。
誘敵:岑驍率輕騎小隊襲擾前方據點,誘敵入穀。
情報:村民偽裝散布假消息,迷惑魏軍。
計劃製定完畢,趙統站起身來,語氣堅定:“記住,我們的優勢在於密道、地形和敵軍的無知。一定要打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
諸葛亮的書信
與此同時,在龐統的營帳中,諸葛亮正提筆寫信。阿竹與陳武離開後,他一直在思考飛虎營的潛力。
信中寫道:
“士元兄,趙統所部飛虎營一營、二營已初步形成戰鬥力,其密道之策甚妙。若將來能與關興的蜀漢新一營協同作戰,五賢若再添蘇墨、韓霖,成七賢之數,必能形成更大優勢。
若能將此兩支部隊在邊境與腹地之間形成呼應,或可在北伐中創造決定性戰機。
我意——待時機成熟,可考慮擴大飛虎營編製,或將其與新一營合並,形成一支機動突擊部隊,直插魏軍腹地。
北伐大業,或因此而大大提高成功幾率。”
諸葛亮將信密封好,交給信使,囑咐務必親手交給龐統。
戰前準備
斷雲村與風棲穀的夜晚顯得格外安靜,但在這份安靜之下,兩營將士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一營的士兵在穀口布下滾石、絆馬索和陷阱;二營的將士則通過密道提前熟悉峽穀中段的地形;岑驍的輕騎小隊已經整裝待發。
趙統站在密道入口,望著即將出發的將士,心中充滿信心。他知道,這場仗不僅關乎斷糧,更關乎飛虎營在北伐中的地位。
“出發!”隨著一聲令下,兩營將士分頭行動。夜色中,一支支黑影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山林與密道之中。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