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麵上時,整個探險團隊已經集結完畢。海風輕拂,帶著鹹濕的氣息,遠處海鷗的鳴叫為這寧靜的早晨增添了幾分活力。團隊乘坐的是一艘經過改裝的科考船“探索者號”,配備了最先進的水下探測設備。甲板上,葉天站在指揮台前,神情專注地檢查著各項參數。自從精絕古城的冒險後,他對這種高風險探索已經駕輕就熟,但每一次下潛都讓他心生敬畏——海洋的深邃與未知,總是藏著無數秘密。
“所有人就位,檢查裝備!”葉天通過內部通訊係統發出指令,聲音冷靜而有力。團隊共有六名核心成員:葉天作為總指揮,何甜甜負責技術操作,孫雪擔任醫療和安全官,還有三名潛水專家協助。今天的目標是首次下潛探索傳說中的“沉船墓”——一個位於海底150米深處的神秘地點,據聲納掃描顯示,這裡可能是一艘明代寶船的殘骸,但帶有奇特的墓葬特征。
三台水下機器人——“海豚一號”、“獵鷹二號”和“探索者三號”——被緩緩吊放入水。這些機器人是團隊的最新利器,每台都配備了高清攝像頭、聲納成像係統、機械臂和環境傳感器,能夠在極端深度下作業。它們如同靈活的遊魚,悄無聲息地滑入湛藍的海水,向著黑暗的深淵潛去。葉天通過頭盔上的通訊器實時監控進展:“我們現在深度50米,環境穩定。溫度攝氏4度,能見度良好。準備加速下潛。”
何甜甜坐在控製艙內,麵前是多個屏幕顯示著機器人傳回的實時數據。她推了推眼鏡,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調整著機器人的航向。“聲納顯示下方有大型結構物,距離約100米。根據曆史檔案,這一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多次記錄有沉船事件。”她補充道,聲音中帶著興奮,“葉天,我記得你之前研究過明代航海史,這艘船如果真是寶船,可能和鄭和的艦隊有關。”
葉天點頭,對著麥克風回應:“是的,明代寶船通常長超過100米,采用多層龍骨結構,適合遠洋航行。但‘沉船墓’這個稱呼很詭異——曆史記錄中,有些船隻被改裝成墓葬船,用於海葬貴族或藏寶。例如,2010年在南海發現的‘萬曆號’沉船,就出土了大量瓷器和金銀器,但船體結構被改造成墓穴樣式。”他頓了頓,繼續分析,“根據我們的前期掃描,這艘船的長度估計在80米左右,但聲納回波顯示內部有非典型的空間分割,可能是後來添加的墓葬結構。”
深度計的數字不斷跳動:100米、120米、150米……壓力增大,海水變得幽暗,隻有機器人的探照燈劃破黑暗,照亮了前方模糊的輪廓。葉天的聲音通過通訊器傳來,沉穩而清晰:“我們現在深度150米,根據聲納掃描,沉船墓應該就在正下方。調整機器人視角,進行詳細掃描。”
何甜甜操控著“海豚一號”傳回實時影像。屏幕上,一艘巨大的木質沉船逐漸清晰起來。它半埋在珊瑚礁和海泥中,船身覆蓋著厚厚的海洋生物——珊瑚、海葵和藻類交織成一片五彩斑斕的“外衣”,但依然能辨認出典型的明代船型:高聳的船首、寬闊的甲板,以及多處破損的桅杆。然而,正如掃描所示,船體結構顯得異常——幾個入口處被自然形成的障礙物部分掩蓋,如巨型珊瑚叢和沉積岩,而且船身兩側有雕刻的痕跡,隱約可見龍紋和符咒圖案,這些在普通商船上很少見。
“看到輪廓了!”何甜甜驚呼,放大圖像,“是一艘明代寶船,但結構很奇特,有明顯的墓葬特征。你們看,船尾部分有一個凸起的結構,類似祭壇,而且入口處有石門殘骸——這不像是一般的沉船,更像是一座水下陵墓。”她調出數據對比,“根據數據庫,類似結構的沉船在全球範圍內隻有零星記錄。比如,1985年在加勒比海發現的‘西班牙寶藏船’,也有墓葬元素,但那是歐洲風格的。而這艘船,從雕刻風格看,明顯是東方傳統。”
直播間彈幕開始瘋狂滾動。團隊這次探索進行了全程直播,吸引了全球數百萬觀眾。彈幕上充斥著各種評論:
“葉天小哥哥懂得也太多了吧!簡直是人形百科全書!崇拜”
“這沉船規模好大,裡麵肯定有很多寶貝,期待挖出黃金!寶藏獵人”
“有點害怕,感覺陰森森的,水下墓穴會不會有詛咒啊?靈異”
“何甜甜小姐姐技術好強,機器人操控得這麼溜!女中豪傑”
“深度150米,壓力這麼大,機器人能扛住嗎?擔心…科技迷”
“明代寶船?難道是鄭和船隊的遺骸?曆史課上學過!曆史控”
葉天對著直播鏡頭微微一笑,儘量讓語氣輕鬆以緩解觀眾的緊張感:“大家好,我是葉天。感謝各位的觀看和支持。這艘沉船確實令人震撼——根據我們的初步分析,它可能建於15世紀初期,明代永樂年間。那時,鄭和七下西洋,船隊規模龐大,但部分船隻因風暴或戰爭沉沒。但這艘船的墓葬特征很罕見。曆史案例中,類似‘沉船墓’可能用於海葬重要人物,比如皇室成員或高僧。例如,在印度洋曾發現過一艘唐代沉船,船內設有棺槨和陪葬品,但那主要是佛教海葬習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繼續分析畫麵,指向機器人傳回的細節:“我們可以從右側那個破損處進入——大家看,那裡有一個裂口,似乎是當年撞擊造成的,但現在被珊瑚部分覆蓋。通過機械臂,我們可以清理障礙,安全進入。不過,需要謹慎行事。水下考古的第一原則是保護遺址,避免破壞。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任何探索都必須最小化乾預。”
孫雪的聲音插進來,作為安全官,她時刻監控著環境數據:“葉天,深度150米,水壓相當於15個大氣壓,機器人結構完好,但人類潛水員無法直接進入,隻能依賴機器人。建議先進行外部掃描,評估穩定性。數據顯示,木質沉船在深海中容易腐朽——平均每年腐蝕速率約12厘米,但這艘船由於珊瑚覆蓋,可能保存較好。我調出了類似案例:2001年發現的‘泰坦尼克號’沉船,深度3800米,金屬船體腐蝕嚴重,但這艘明代船是木材,情況不同。”
何甜甜補充道:“是的,木材在低氧環境下反而能保存更久。例如,瑞典的‘瓦薩號’沉船,在海底沉睡300多年後被打撈,船體大部分完好。對於這艘船,聲納顯示內部空間可能有空氣囊或沉積物填充,這能減緩腐蝕。機器人正在發送更多數據——溫度、鹽度、水流速度都穩定,適合進一步探索。”
團隊決定先讓“獵鷹二號”機器人接近右側破損處。機械臂緩緩伸出,開始清理覆蓋的珊瑚和海泥。葉天指揮道:“慢一點,避免劇烈動作。如果這真是墓葬船,可能有陷阱或脆弱結構。曆史上有過教訓:1998年,一支探險隊在探索埃及水下陵墓時,因為操作不當,導致坍塌,損失慘重。”他分享這個案例,既是為了教育觀眾,也是提醒團隊謹慎。
直播彈幕繼續沸騰:
“哇,好專業!葉天團隊真是良心探索,安全第一”
“聽起來好刺激,但也好危險,祈禱平安!加油”
“明代沉船墓,會不會有瓷器或絲綢?古董值錢啊!收藏癖”
“何甜甜好帥,操控機器人像玩遊戲一樣!技術宅”
“深度150米,壓力大,機器人電池能撐多久?工程問題”
“葉天小哥哥,能不能講講鄭和的故事?好奇!曆史課”
葉天一邊監控進展,一邊回應彈幕:“謝謝大家的關心和問題。關於鄭和——他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七次下西洋,船隊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寶船通常攜帶瓷器、絲綢、香料等貿易品,但也有一些船隻用於特殊目的,比如宗教儀式。如果這艘船是墓葬船,可能載有祭祀用品或遺體。但我們需要進入內部才能確認。機器人電池續航約8小時,目前才過去1小時,時間充裕。”
經過幾分鐘的清理,右側破損處的障礙被部分移除,露出一個約一米寬的入口。機器人探照燈照進去,顯示內部黑暗而幽深,隱約可見木質結構和水草飄動。何甜甜調整攝像頭焦距:“看到內部了!似乎是一條走廊,兩側有雕刻的木板,地上散落著一些器物——好像是陶罐和金屬碎片。聲納顯示內部空間分層,可能有多個艙室。”
葉天深吸一口氣,下令:“慢慢推進,‘海豚一號’先進去,保持燈光穩定。注意任何異常信號。孫雪,監控環境變化。”機器人緩緩駛入入口,鏡頭捕捉到的畫麵讓所有人心跳加速——內部確實像一座墓穴:牆壁上有模糊的壁畫,描繪著雲紋和神獸圖案;地上散落的物品包括破碎的瓷器、鏽蝕的銅錢,甚至還有一具疑似人類骨骼的殘骸,但被沉積物半掩埋。
“這確認了墓葬特征,”葉天低聲說,語氣凝重,“骨骼的存在表明這可能是一次海葬。根據考古數據,明代海葬習俗多見於沿海地區,但深海沉船墓極為罕見。例如,在福建沿海曾發現過類似的小型墓葬船,但深度不超過50米。而這艘船在150米深處,說明它可能是在航行中遭遇事故沉沒的。”他轉向直播鏡頭,“朋友們,我們正在見證曆史。但我們必須尊重逝者,所有發現都將記錄並上報給相關考古機構,不會私自打撈。”
直播彈幕反應熱烈:
“天啊,真有屍體?好恐怖但又好吸引人!考古迷”
“葉天團隊好有ethics,點讚!負責任”
“那些壁畫好像還有顏色,保存得真好!藝術”
“深度150米,氧氣稀薄,屍體怎麼能保存?科學疑問”
“會不會有寶藏?比如黃金或珠寶?尋寶”
“繼續探索啊,彆停!期待”
何甜甜操控機器人深入走廊,傳回更多細節:“檢測到金屬信號——可能是金銀器。但前方有障礙,一道石門部分關閉,隻留縫隙。需要機械臂嘗試推開。”葉天同意:“小心操作。記得2015年探索地中海沉船時,類似石門後有機關,導致機器人受損。我們先掃描一下。”機器人使用超聲波掃描儀,顯示石門後是一個較大的艙室,內部有多個箱狀物體。
就在這時,環境傳感器發出警報:水流突然加劇,可能是海底暗流變化。孫雪緊急報告:“葉天,水流速度從0.5米秒增加到1.2米秒,可能影響機器人穩定性。建議暫停進入,先撤退評估。”葉天果斷決定:“同意。所有機器人撤回至安全距離。我們不能冒險——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團隊暫時中止了深入探索,機器人緩緩退出入口。葉天對著直播總結:“今天的初探非常成功,我們確認了沉船墓的基本結構和墓葬特征。接下來,我們會分析收集到的數據,製定更安全的進入計劃。感謝大家的觀看,記得關注我們的後續直播!如果你對明代曆史或水下考古感興趣,可以查看我們的網站,有更多案例和數據分享。”
直播在觀眾的依依不舍中結束,彈幕最後刷屏:“期待下一章!沉船墓探險”。團隊開始回收機器人,葉天和何甜甜討論著接下來的步驟,而孫雪則整理環境報告。這次初探不僅揭開了沉船墓的神秘麵紗,還為未來的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深邃的海洋中,每一個發現都是對曆史的致敬。
喜歡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請大家收藏:()穿越盜筆,開局劍仙隊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