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最後一道布滿尖銳鐘乳石的狹窄通道時,我不由得放慢了腳步。這些鐘乳石如同倒懸的利劍,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著寒光,最小的也有手臂粗細,最大的更是堪比成年人的腰身。通道僅容一人通過,我們不得不側身而行,冰冷的石壁緊貼著後背,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謹慎。
小心些,龍淵在前方提醒道,這些鐘乳石的邊緣異常鋒利,我剛才的衣袖隻是輕輕擦過就被劃開了一道口子。
何甜甜緊跟在我身後,聲音帶著些許緊張:根據地質學分析,這種形態的鐘乳石至少需要上萬年才能形成。這說明這個洞穴係統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古老得多。
終於,在穿過這條險峻的通道後,眼前的景象讓我們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洞穴在這裡豁然開朗,形成一個直徑約五十米的圓形空間,仿佛一個天然的地下殿堂。穹頂高達二十餘米,上麵鑲嵌著無數發光的螢石,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投下柔和而神秘的光芒。這些螢石並非隨意分布,而是按照特定的星象圖案排列,隱約勾勒出北鬥七星和二十八星宿的輪廓。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混合著青銅特有的金屬氣息,令人不由得肅然起敬。更奇特的是,地麵上鋪著打磨光滑的黑曜石,在螢石的照耀下反射出幽幽的光芒,仿佛一條通往未知的星光大道。
這裡...太不可思議了。何甜甜輕聲說道,她的聲音在空曠的洞穴中產生輕微的回響,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
我啟動係統的環境掃描功能,數據顯示這裡的空氣成分異常純淨,氧含量比外界高出三個百分點,溫度恒定在二十攝氏度,濕度保持在百分之四十五。這個環境參數太完美了,我驚訝地說,簡直像是經過精密調控的。
在洞穴的正中央,一個直徑約三米的青銅圓盤靜靜地安置在花崗岩基座上。基座雕刻著繁複的雲紋,四角各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青銅神獸鎮守,分彆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象征著四方守護。圓盤表麵刻滿了精細的星象圖,二十八星宿的圖案以銀絲鑲嵌,在螢石的光芒下閃爍著微光。更令人稱奇的是,圓盤邊緣還鐫刻著數十個從未見過的奇異符號,每個符號都蘊含著獨特的美感與神秘,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智慧。
我快步上前,啟動係統的全方位掃描功能。這就是控製所有機關的總樞紐。我一邊說著,一邊仔細觀察密碼盤的結構。係統數據顯示,這個青銅密碼盤的製造工藝極為精湛,其表麵覆蓋著一層特殊的抗氧化塗層,使得它在曆經千年後依然保持著完好的狀態。
等等,何甜甜突然指著基座上的一行小字說,這裡刻著太初三年,天工造物。太初是漢武帝的年號,這應該是公元前102年製造的!
龍淵謹慎地環顧四周,右手始終按在劍柄上:小心為上。如此重要的裝置,必定設有最後的防禦措施。你們注意到地麵上的紋路了嗎?那些看似裝飾的花紋,實際上是一個個微小的孔洞。
我順著他的指引看去,果然發現黑曜石地麵上分布著無數細小的孔洞,排列成複雜的幾何圖案。這些應該是防禦機關的出入口,我分析道,係統檢測到下麵有金屬構件,估計是弩箭或者毒針之類的裝置。
讓我來感應一下。孫雪輕聲說道,緩步上前。她伸出纖細的手指,輕輕觸摸密碼盤冰冷的表麵,閉上雙眼。片刻後,她的眉頭微微蹙起:設計者在這裡留下了強烈的執念...他在守護某個重要的秘密,那種執著幾乎凝結成了實質。鑰匙是他唯一的信任,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信物上。
係統此時完成了初步分析,發出提示音:需要實物鑰匙才能完全解鎖。根據材質共振頻率分析,推測鑰匙形製為鈴鐺類器物,通過特定音律共振激活機關。
鈴鐺鑰匙...我若有所思地重複著,在古滇文化中,鈴鐺常被用作通神和傳遞信息的媒介。據《滇史考》記載,古滇國的祭司會使用特製的青銅鈴鐺與神靈溝通,其音律被認為具有打開天地之門的力量。
何甜甜立即從背包中取出她的考古筆記,快速翻到相關頁麵:沒錯!我在研究古滇國墓葬時見過類似記載。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的石寨山文化遺址中,就曾出土過一套七個的青銅鈴鐺,每個鈴鐺都能發出不同的音階,被認為是舉行重要儀式時使用的法器。更令人驚訝的是,那套鈴鐺的鑄造工藝與這個密碼盤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龍淵若有所思地撫摸著下巴:我記得師父曾經提起過,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創製的五音十二律,就是通過特定頻率的音律來調動天地元氣。難道這個密碼盤運用的就是類似的原理?
極有可能。我點頭讚同,根據係統分析,這個密碼盤的內部結構相當精密。它由三百六十五個微型齒輪組成,對應著一年天數。每個齒輪上都刻有音律符號,隻有當外部傳入正確的音律震動時,這些齒輪才會按照特定順序齧合,最終解鎖機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雪仍然閉目感應著,她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我能感受到設計者的情緒...他既希望有人能解開這個謎題,又害怕秘密落入不當之人手中。這種矛盾的心情,就像潮水般在密碼盤中湧動。設計者應該是一位年邁的工匠,他在完成這個作品時已經病重,但仍然堅持用最後的生命完成了這個傑作。
就在這時,洞穴深處突然傳來一陣若有若無的鈴鐺聲。那聲音清脆悅耳,仿佛來自遙遠的地方,卻又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更神奇的是,當鈴鐺聲響起時,密碼盤上的星象圖似乎微微發亮,那些奇異符號也開始流轉起淡淡的光暈。
你們聽到了嗎?白芷緊張地抓住何甜甜的手臂,這鈴聲...好像在回應我們剛才的討論。
龍淵立即進入戒備狀態,長劍半出鞘:聲音來自東南方向,距離約一百米。等等...聲音在移動!
我迅速啟動係統的聲波分析功能:鈴聲音頻為528赫茲,這正是古滇文化中被稱為治愈之音的特殊頻率。據《樂經》記載,這個頻率能夠淨化心靈,開啟智慧。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頻率在現代科學中被證實能夠修複dna,被稱為奇跡頻率
何甜甜興奮地指著密碼盤:看!星象圖中的北鬥七星正在發光!
果然,密碼盤上代表北鬥七星的七個銀點依次亮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勺形圖案。與此同時,那些奇異符號開始緩慢旋轉,仿佛在等待著什麼。旋轉的速度與鈴鐺聲的節奏完美契合,顯然二者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係。
這太神奇了!白芷驚歎道,就像是有生命一樣。你們注意到沒有,那些符號的旋轉軌跡正好對應著黃道十二宮的位置!
孫雪睜開雙眼,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我明白了...設計者將他的部分意識注入了這個密碼盤。它不隻是一個機械裝置,更像是一個守護者,在等待真正有緣人的到來。我能感受到設計者的期待,他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人理解他的用心,解開這個千古謎題。
我調出係統的曆史數據庫,搜索相關案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馬王堆漢墓中,考古學家也曾發現過類似的音律激活機關。當時出土的竹簡記載,墓主人使用了一套編鐘作為鑰匙,隻有演奏出正確的樂曲才能打開墓室。更早的時候,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也證明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掌握了相當程度的音律知識。
這麼說,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一個鈴鐺,還要知道正確的音律組合?何甜甜問道。
正是如此。我指向密碼盤邊緣的一圈小孔,這些孔洞就是共鳴腔。根據掃描結果,共有十二個主要共鳴點,對應著十二律呂。隻有當外部傳入的音律與預設的頻率完全匹配時,機關才會解鎖。
龍淵突然說道:我記得在師門典籍中看到過一個傳說。春秋時期,楚國的樂師鐘儀曾經製作過一套天音鈴,據說能夠通過音律溝通天地。難道設計者借鑒的就是這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