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手電筒光束穿透黑暗,一個令人震撼的圓形墓室逐漸顯現。這個直徑約三十米的巨大空間內,整齊排列著四十八具青石棺槨,呈放射狀分布,宛如一個巨大的日晷。每一具棺槨都經過精心打磨,表麵泛著幽幽的青光,在燈光照射下折射出詭異的光暈。
這...這簡直是個地下家族祠堂。孫雪的聲音在空曠的墓室中回蕩,她快步走向最近的一具棺槨,手指輕輕撫過上麵的銘文,這些銘文記載的都是張家族人,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宣德年間,最晚的...
何甜甜突然驚呼一聲:你們快來看這個!她指著一具明顯比其他棺槨新的石棺,這上麵的死亡日期是2019年!張家居然還有活到現代的後人?
我快步走過去,果然看到棺槨上清晰地刻著張海客,卒於公元2019年的字樣。這個發現讓我們麵麵相覷。根據中國社科院2019年發布的《中國姓氏文化研究報告》,張姓作為中國第二大姓氏,確實存在許多隱世家族,但像這樣延續數百年的神秘家族實屬罕見。
有意思,龍淵若有所思地說,手指輕輕敲擊著棺槨表麵,根據我的研究,張家在民國時期就應該已經絕嗣了。看來曆史記載有誤。他轉向我,記得2015年我們在雲南發現的那座張氏古墓嗎?當時出土的族譜就顯示這個家族在1937年後就沒有新增成員了。
孫雪繼續檢查著其他棺槨:更奇怪的是這些記載。你們看,幾乎每一具棺槨上都提到了記憶缺失天命所授這樣的字眼。她指著一具明代棺槨上的銘文,這位張明遠,卒於萬曆二十三年,銘文記載他三十而忘前事,天命所授,守護至死
我蹲下身,仔細查看這些銘文,突然意識到什麼:這不就是張起靈的症狀嗎?周期性失憶,天授唱詩人...難道整個張家族人都受到了同樣的詛咒?這個發現讓我想起西藏大學2018年發表的一篇關於天授唱詩人的論文,其中提到這種特殊群體往往伴隨著記憶紊亂的症狀。
不是詛咒。龍淵突然開口,他的聲音異常嚴肅,是使命。他走到墓室中央的圓形祭壇前,那裡擺放著幾卷泛黃的竹簡,這些棺槨的排列方式,這個祭壇的位置...都在暗示著什麼。他指著地麵上的紋路,你們看這些凹槽,像不像某種能量傳導係統?
何甜甜好奇地問:龍教授,您發現了什麼?我在北大考古係的畢業論文就是研究古代祭祀場所的能量分布,這個布局確實很特彆。
龍淵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我們過去。祭壇上的竹簡保存完好,孫雪小心翼翼地展開其中一卷,上麵的文字是用古老的殄文書寫。
這是...孫雪的聲音有些顫抖,張家族譜,但更準確地說,是他們的守護記錄。上麵記載了從明朝開始,每一代張家人都要選出最優秀的子弟接受,成為守護者。她指著其中一段文字,這裡說選拔標準極其嚴苛,要通過三關六試,成功率不足十分之一。
我湊近細看,竹簡上詳細記錄了接受的過程:要在特定的時辰,進入某個神秘地點,經曆某種儀式。成功者將獲得超凡的能力,但代價是周期性的記憶喪失。這讓我想起《明史》中記載的錦衣衛特殊訓練方法,同樣會使用藥物和儀式來強化人體機能。
這太殘忍了,何甜甜忍不住說,她的聲音帶著明顯的顫抖,這不就是讓族人變成活死人嗎?我在國家檔案館看到過類似的案例,清代宮廷侍衛中就有被施以洗髓術的記錄,很多人因此精神失常。
或許在他們看來,這是榮耀。龍淵輕聲道,他的目光掃過整個墓室,你們注意到沒有,這些棺槨的排列暗合星象。最外圈對應二十八宿,內圈對應十二辰,中心祭壇象征北極。這是古代最隆重的祭祀布局。他掏出隨身攜帶的羅盤,看,指針在這裡會異常擺動,說明地下可能埋有特殊磁石。
孫雪突然指向竹簡末尾:這裡有一段特彆記載...民國二十三年,族中異變,天授者失控,不得已啟用禁術,族人十不存一...她抬頭看向我們,這說的會不會就是張起靈那一代?根據民國檔案記載,1934年確實在長白山地區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失蹤事件。
我回想起張起靈零星的記憶片段,突然明白了什麼:所以張起靈可能是最後一個天授者,而張家為了控製局麵,幾乎滅族...這個推測與我們在二道白河鎮走訪時,當地老人講述的傳說高度吻合。
就在這時,何甜甜的手電筒照到了祭壇背麵:你們快看!這裡有個暗格!她的聲音因為興奮而略微提高,我在故宮博物院實習時見過類似的機關設計,通常用來存放最重要的物品。
我們合力移開祭壇上的一塊石板,下麵露出一個精致的青銅匣子。匣子表麵刻滿了複雜的紋路,正中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圖案——青銅樹的標誌。這個符號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也有出現,據考證與古蜀國的祭祀文化有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打開嗎?何甜甜緊張地問,她的手已經按在了匣子上。
龍淵檢查了一下匣子:沒有機關,但...他頓了頓,表情變得凝重,我有預感,這裡麵藏著張家守護千年的秘密。根據能量探測儀的讀數,這個匣子周圍的電磁場異常活躍。
當匣蓋緩緩打開,我們都屏住了呼吸。裡麵是一卷保存完好的帛書,展開後,上麵繪製著一幅精細的地圖,標注著一個名為的地點。地圖邊緣寫著一行小字:守護者之責,止於終極。帛書的材質經過特殊處理,曆經數百年依然柔軟如新,這種技術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也有發現。
終極...孫雪喃喃道,她的手指輕輕描摹著地圖上的線條,這會不會就是張起靈一直在尋找的地方?我記得他在2016年留下的日記中提到過這個詞。
龍淵的表情變得異常嚴肅:不僅如此,這可能是整個張家世代守護的秘密。你們看地圖上的標記,這個所在的位置,正好是長白山雲頂天宮的深處。他掏出gps定位儀進行比對,坐標與2008年中科院地質考察隊發現的那個神秘洞穴高度吻合。
我突然想起什麼:等等,如果張起靈是最後一個天授者,那麼三年前去世的這個張海客...他又是誰?為什麼能安葬在這裡?這個問題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孫雪快速翻閱其他竹簡:找到了!這裡記載張海客是守陵人,負責看守這個地下祠堂,直到...新的天授者出現。她抬頭,眼中閃爍著震驚,難道說...她的聲音越來越小,張家還在秘密延續?
張家還在等待新的守護者。龍淵接話道,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而這個地下墓室,不僅是安葬之地,更是一個選拔場他指著墓室四壁上的壁畫,這些圖案描繪的正是選拔過程,看這裡,候選人要經過、和三重考驗。
墓室突然陷入詭異的寂靜,我們四人不約而同地感到一陣寒意。這些靜靜躺了數百年的棺槨,似乎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家族的悲壯史詩——為了守護某個超越時代的秘密,他們甘願付出記憶、自由,乃至整個家族的延續。根據能量探測儀的讀數,室內的溫度正在以每分鐘0.3度的速度下降。
我們還要繼續嗎?何甜甜小聲問道,她的聲音有些發抖,根據安全守則,當環境溫度異常變化時應該立即撤離...
我看著祭壇上的地圖,那個標注著的紅點仿佛在向我招手。這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張起靈執著的原因。2017年他在昏迷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必須找到終極。
必須繼續。我聽見自己說,聲音異常堅定,既然已經走到這裡,我們就有責任弄清楚張家到底在守護什麼。這不僅關乎張起靈的記憶,更可能關係到一個被隱藏了千年的真相。我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麵記錄著多年來收集的所有線索,看這裡,從西周青銅器到漢代帛書,再到明代墓葬,這個概念貫穿了整個華夏文明史。
龍淵點點頭,小心地收好帛書:那麼下一站,就是雲頂天宮了。他看了看手表,現在是下午3點,我們還有4個小時的dayight,必須抓緊時間。
當我們準備離開時,孫雪突然拉住我:等等,你們有沒有覺得...這些棺槨的位置變了?她的聲音裡帶著明顯的驚恐。
我們猛地回頭,手電筒光束掃過整個墓室。四十八具棺槨依然靜靜地躺在原地,但不知是不是錯覺,它們似乎比我們剛進來時,離中心祭壇更近了一些...
不可能!何甜甜驚呼,她快速調出剛進墓室時拍攝的全景照片進行對比,天啊,最外圈的12具棺槨平均移動了約15厘米!
龍淵立即蹲下檢查地麵:沒有拖拽痕跡...這些棺槨就像是自己移動的。他的聲音變得異常嚴肅,根據牛頓第三定律,要實現這種移動需要巨大的能量...但我們什麼都沒感覺到。
就在這時,祭壇上的青銅匣子突然發出一聲輕響,匣蓋自動合上了。整個墓室的溫度驟降,我們的呼吸在空氣中凝結成白霧。
立即撤離!龍淵當機立斷,這裡正在發生某種我們無法理解的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