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之差,便是生死”
第六重地宮——太歲殿
圓形穹頂、七環同心地麵,每環皆可獨立逆向旋轉。
太歲輪——直徑三丈的青銅日晷,晷針反向旋轉,晷影倒流。
骨梯儘頭,穹頂裂開一道圓孔,幽紫天光瀉下。
六人踏入太歲殿,腳下是七重同心石環,每環表麵嵌著嬰兒指骨刻度。
殿心矗立“太歲輪”——巨型青銅日晷,晷針由嬰兒脊椎磨製,反向旋轉。
晷影投在地麵,卻從西往東倒流,像倒放的沙漏。
穹頂懸著七條臍帶,臍帶末端各係一枚銅鈴,鈴聲是倒放的嬰兒啼哭。
石環最外圈緩緩升起一塊鎏金鐵券殘片,正是第二片“逆時”。
殘片上血字倒寫:
【晷影倒流七步,一步七年;
錯踏一環,身老一歲;
影至正午,命止塵沙。】
鐵券背麵蝕刻北鬥七環,每環對應一枚銅鈴。
銅鈴響一次,晷影前移七分鐘,鈴聲七響後,晷影指向正午——機關觸發。
沈見抬腳,踩在最外環指骨刻度“0”位,石環“哢啦”逆轉七度,眾人影子瞬間拉長,皮膚出現細微皺紋——
一秒老去一年。
駱枚驚呼,解剖刀在手中長出鏽斑,刀背映出她十年後白發蒼蒼的臉。
白笙用無人機懸停計時,發現無人機計時器逆走,每拍一次快門,照片裡眾人便年輕一歲。
她連拍七張,照片從老年回溯至嬰兒,最後一張,無人機鏡頭裡隻剩一片胎盤。
為減緩晷影,眾人需依次踩對七環刻度,每對一次,銅鈴停一聲。
沈見踩“7”,鈴聲止第一聲;
林束踩“14”,鈴聲止第二聲;
駱枚踩“21”,鈴聲止第三聲;
段星踩“28”,鈴聲止第四聲;
羅禾踩“35”,鈴聲止第五聲;
白笙踩“42”,鈴聲止第六聲;
僅剩最後一環“49”,晷影已逼近正午線。
白笙因恐高,腳步踉蹌,踩偏至“48”,石環逆轉一度,晷影猛跳七分鐘,眾人皮膚迅速枯皺,白發瘋長。
段星用斷臂骨笛抵住石環,強行拉回“49”,晷影在正午線前停住,眾人皮膚恢複,白發寸寸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