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安頷首:“正是。醫者格草木之性,究人體之理,最終為濟世救人,與儒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殊途同歸。”
三人越談越投機,直至日頭當空。
林慕白提議去太學膳堂用齋,許清安欣然應允。
膳堂內,學子們聚食談笑,氣氛熱烈。
齋飯簡單卻精致:一碟豆腐,一碗菜羹,幾個炊餅。
許清安嘗了嘗,覺得滋味清雅,彆有風味。
用齋時,鄰桌幾個學子正在辯論“理氣之爭”。
一個說“理在氣先”,一個說“氣在理先”,爭得麵紅耳赤。
許清安靜聽片刻,忽然道:“理氣本是一體,如藥之性味。性為理,味為氣,性味相合,方成藥用。”
學子們聞言一怔,細細思量,竟覺大有道理。
於是邀他同坐,繼續探討。
許清安從醫理出發,娓娓道來:“譬如麻黃,性辛溫,味微苦。辛溫為氣,發散為理。理氣相合,方能解表發汗。”
他又舉諸多藥材為例,闡明理氣相依之理。
學子們聽得入神,隻覺得這醫家之言,竟比許多空談更切實理。
午後,林慕白引許清安參觀太學書庫。
但見萬卷藏書,琳琅滿目。
許清安在醫書區流連忘返,發現許多珍本古籍,都是在市麵難見的。
最令他驚喜的,是一套《明堂針灸圖》的唐代摹本,其中記載的針灸穴位與今本頗有差異,更近古法。
還有一部《食療本草》的殘卷,記載了許多失傳的食養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許兄若喜歡,可常來閱覽。”書庫管事是個和藹的老儒,見許清安真愛書,破例許他借閱。
許清安感激不儘,選了幾卷醫書,答應旬日內歸還。
日落時分,許清安辭彆太學。
林慕白送至門外,依依惜彆:“今日與許兄一席談,勝讀十年書。他日常來切磋。”
許清安拱手:“林兄盛情,清安必當再訪。”
歸途上,夕陽西下,西湖波光粼粼。
許清安漫步堤岸,心中感慨萬千。
太學一日,讓他見識了天下文萃之地的風采,更體會到醫道與諸子百家的相通之處。
回到保安堂,竹茹已點亮燈火。見師父歸來,忙稟報今日病患情況。
其近一年逐漸成熟,往日浮躁儘去,兼之跟隨學醫多年頗有天賦,月前許清安已收其為徒。
許清安將病患情況一一整理完畢,獨坐燈下,翻閱借來的醫書。
這些古籍記載的醫理藥性,與《神農百草經》頗有印證之處。
特彆是那套《明堂針灸圖》,其中許多古法竟與《神農百草經》經中記載的靈氣調控之法暗合。
他忽有所悟,取琴輕撫。
琴音流淌,與書中古意交融。
胸前的玉佩微微發熱,那些古樸的紋路在燈下流轉生輝。
這一刻,他仿佛穿越千年,與古之醫者心神相會。
醫道如長河,奔流不息;
修煉如舟楫,溯流而上。
夜半時分,他合上書卷,閉目凝神。
感氣境中期的瓶頸越發鬆動,隻差一個契機,便可突破。
彆催了彆催了,快了)
喜歡我,曆史唯一仙!請大家收藏:()我,曆史唯一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