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先古秘辛的探研暫告一段落,那些艱深晦澀的古籍需要時間慢慢消化。
這一日,許清安將目光投向了藥圃中那些年份久遠、藥性卻溫和適宜的靈藥,以及石室角落那幾件靈光儘失、卻材質非凡的古器。
“竹茹,”
他喚來正在一旁溫習古籍注解的弟子,“你隨我修行多年,於《百草蘊靈法》已有根基,對藥性辨析亦漸精深。然醫道之途,丹、器二道,亦是重要輔弼。今日,我便傳你基礎的煉丹與煉器之法。”
竹茹聞言,眸中頓時迸發出璀璨的光彩。
煉丹、煉器,這對任何修行者而言,都是極具吸引力的領域,意味著對天地靈物更深入的掌控與運用。
她立刻斂衽肅容:“弟子定當用心學習,不負師父厚望。”
許清安微微頷首,率先走向那尊布滿銅綠、缺了一角的青銅丹爐。
他袖袍一揮,一股精純柔和的靈力拂過,丹爐表麵的塵埃與鏽跡簌簌落下,露出了底下古樸滄桑的紋路。
雖靈性已失,但爐體本身采用的靈銅材質,依舊能隱隱感應到其昔日的不凡。
“煉丹之道,首重火候、藥性君臣佐使,以及神識對爐內變化的精準掌控。”
許清安指尖騰起一簇淡金色的丹火,並非熾烈霸道,反而透著一種生生不息的溫潤之意。
最是適合煉製丹藥,能最大程度保留和激發藥性。
他選取了幾株藥圃外圍較為常見的寧神花、清心草,其年份雖久,但藥性平和。
隻見他手法如行雲流水,將藥材依次投入丹爐,神識如絲如縷,探入爐內,精準調控著丹火的強弱與分布。
同時,他向竹茹詳細講解著每一步的要訣:何時投藥,何時增火,何時孕丹,如何感應藥力融合時產生的微妙變化。
竹茹屏息凝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努力記憶著每一個細節,感受著師父神識那如臂指使的精妙控製。
她天生對草木靈氣敏感,此刻觀摩煉丹,竟有種莫名的親切感,仿佛那些藥材在爐中的每一次變化,都能引起她氣機的微弱共鳴。
數個時辰後,爐蓋輕啟,三顆圓潤剔透、散發著淡淡清香的白色丹藥飛出,落入許清安早已備好的玉瓶之中。
正是最基礎的“清靈丹”,有寧神靜氣、輔助修煉之效。
“你來試試。”許清安將丹爐讓與竹茹,在一旁指點。
竹茹深吸一口氣,學著師父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將自身微弱的感氣境靈力轉化為丹火。
她的火焰遠不如許清安的凝練精純,顯得有些搖曳不定。
投藥、控火,每一步都顯得生澀而緊張。
第一次,藥力未能完全融合,煉出了一爐焦黑的殘渣。
第二次,火候過猛,丹藥成形不佳。
她額角沁出細汗,臉上露出懊惱之色。
許清安溫聲道:“勿急勿躁,煉丹如修行,重在感悟與磨合。靜心,凝神,細細體會藥性在火焰中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