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五行造化針的雛形,顯現以來,又是兩載春秋,在這片被遺忘的天地間悄然而逝。
這兩年間,許清安的身形,幾乎未曾離開過“五行衍道大陣”的主陣眼。
他如同一位最富耐心、也最苛求完美的雕塑家,以自身精血為引,神魂為刻刀,丹火為爐錘。
日複一日,心神完全沉浸在那尺許長短、依舊略顯虛幻的針形雛形之上。
這是一個水磨工夫,更是一場對大道理解的極致考驗。
五行之力的融合,並非簡單的糅合。
而是需要在微觀層麵,引導那五種秉性各異、甚至相互衝突的天地本源,達到一種動態的、生生不息的完美平衡。
水之潤下,需與火之炎上相濟;
木之曲直,需得金之從革來塑;
而混沌土的厚重與包容,則是承載這一切變幻的基石。
他的十指時常在虛空中勾勒,帶起道道蘊含道韻的靈光軌跡,沒入那針形雛形之中。
每一次勾勒,都伴隨著神魂之力的劇烈消耗,以及對五行生克變化的精妙調整。
時而,他需要引動靈元火的一絲熾烈,去淬煉金麟髓中過於桀驁的鋒銳;
時而,又需調動水玄珠的至柔,去安撫木冥根因生機過盛而產生的躁動;
更多的時候,則是以自身《神農百草經》的調和之意,如同潤滑劑般,彌合著五行流轉間那些細微卻至關重要的滯澀與衝突。
他的麵色時常因心神損耗而顯得蒼白,但那雙眸子,卻始終明亮如星。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隨著心血的不斷澆灌,那針形雛形正變得越來越凝實,越來越穩定。
原本虛幻的輪廓逐漸清晰,呈現出一種非金非玉、古樸無華的質感。
針體之上,開始自發地浮現出極其細微、天然生成的紋路。
那些紋路並非人為雕刻,而是五行之力完美交融後,大道自然顯化的痕跡。
蘊含著水波的柔韌、木紋的生機、金線的鋒銳、土脈的厚重與火芒的躍動。
白鶴始終安靜地守在一旁,它見證了主人這兩年來不眠不休的付出,見證了那根細針從無到有、從虛到實的整個過程。
它偶爾會發出輕柔的低鳴,仿佛在為之鼓勁,又仿佛在表達著一種源自血脈本能的、對即將誕生的非凡之物的敬畏。
這一日,與往常似乎並無不同。
許清安正引導著最後一絲混沌土的本源氣息,融入針體,完成那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平衡。
他全神貫注,心神與那五行造化針幾乎融為一體,能清晰地感知到針體內部,五行本源已然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內循環不息的微小世界。
就在那最後一絲混沌土氣息徹底融入,五行循環圓滿閉合的刹那——
“錚!”
一聲清越無比、宛如鳳鳴九天般的悅耳顫音,陡然自那五行造化針上迸發而出!
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虛空、直抵神魂本質的力量,在整個昆侖墟境內回蕩不息!
與此同時,那一直懸浮在陣法核心、光華內斂的五行造化針,猛地爆發出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璀璨光華!
那並非單一的顏色,而是流轉不息的五色神輝,青、赤、黃、白、黑。
代表著木、火、土、金、水,五種色彩和諧交融,循環往複。
將整個溶洞映照得瑰麗無比,仿佛瞬間從死亡的沉寂踏入了造化的源頭!
一股磅礴浩瀚、卻又帶著無限生機與調和之意的靈壓,如同水波般以五行造化針為中心,轟然擴散開來!
這股靈壓充滿了“創造”、“平衡”與“治愈”的道韻。
所過之處,連那些沉寂了萬古的枯骨與法器殘骸,似乎都微微顫動了一下,仿佛被喚醒了某種遙遠的記憶。
然而,異變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