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顯聖的消息,自然也如長了翅膀般,迅速飛入了那重重宮闕之中。
高麗王宮,康安殿內。
藥香濃鬱,卻壓不住那股沉屙滯澀之氣。
年近五旬的忠烈王王愖斜倚在禦榻之上。
其麵色蠟黃,眼窩深陷,氣息短促,不時發出幾聲壓抑的咳嗽。
雖值壯年,但長期沉溺酒色與國事操勞,早已掏空了他的身體。
近日一場春寒,更是引動了舊疾。
太醫院諸位醫官輪番診治,湯藥進了無數,卻始終如石沉大海。
病情不見起色,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榻前,數位身著官袍、須發皆白的老醫官垂手侍立,額角見汗,麵色惶惶。
他們是高麗醫術的巔峰代表,此刻卻束手無策,王上的每一聲咳嗽都如同重錘敲擊在他們心頭。
殿內氣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烏雲。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匆匆入殿。
他跪地稟報,將市井間關於“青衫鶴醫”許清安的傳聞,一五一十,詳詳細細地陳述了一遍。
尤其強調了那“一指回生”、“乘鶴降臨”的神異之處。
“竟有此事?”一位姓金的院使醫官聞言,眉頭緊鎖,帶著疑慮道。
“市井流言,多有誇大。或是江湖術士蠱惑人心之輩,豈可輕信?”
他乃高麗太醫院之首。
如今王上病重,他壓力最大,本能地排斥這突如其來的“神醫”。
然而,忠烈王渾濁的眼睛裡卻猛地爆出一絲精光。
他掙紮著想要坐起,旁邊侍奉的王妃——元朝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連忙攙扶。
“許……清安……”忠烈王喘息著,重複著這個名字,眼中閃爍著驚疑不定的光芒。
“中土而來……青衫……白鶴……”他猛地抓住王妃的手,力道之大,讓公主微微蹙眉。
“愛妃,你可曾聽聞……八十年前,南宋臨安,那位……那位‘醫仙’的傳說?”
王妃一怔,她是蒙古公主,雖嫁入高麗多年,但對中原前朝舊事亦有耳聞。
她遲疑道:“王上是指……那位在成都顯聖,威脅我元軍的……‘臨安醫仙’?”
“正是!”忠烈王情緒有些激動,引發了一陣劇烈的咳嗽。
等他好不容易平複下來,才斷斷續續道,“傳說……那位醫仙,便是青衫布履,醫術通神,能起死回生……而且,名諱似乎……也是許姓!”
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驚。
八十載光陰,對於凡人而言,已是近乎一生的長度。
當年南宋臨安“醫仙”許清安的傳說,隨著宋室覆滅、蒙元一統,在中原已逐漸湮沒於曆史塵埃。
但在高麗這等一直密切關注中原動向的藩屬之國。
尤其是在王室和上層,一些光怪陸離的秘聞,反而以一種半信半疑的方式口耳相傳下來。
那“成都止殺”的驚天顯聖,更是被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
“王上,此事太過匪夷所思。”金院使忍不住反駁。
“八十年前的人物,豈會那般年輕?況且,若真是那位,為何會來我高麗?隻怕是有人借名頭行事……”
“不然!”另一位較為年輕的醫官,姓李的判官,卻持不同意見。
“下官平生喜閱誌怪話本,多言上古有修真煉氣之士,可駐顏長生。若這位許先生真是那般人物,八十年歲月,於他而言或許不過彈指一揮間。”
“其乘鶴而來,一指回生,這等手段,豈是尋常江湖郎中所能企及?寧可信其有啊,王上!”
殿內頓時爭論起來,有認為荒誕不經的,也有認為或許真是機緣降臨的。
忠烈王聽著臣下的爭論,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他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太醫院已然儘力,卻回天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