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南行。
最終,一座巍峨聳立、氣勢恢宏的山脈輪廓清晰地出現在地平線上。
那便是高麗南部另一聖山——智異山。
此山與金剛山齊名,同為高麗佛教聖地。
山勢雖不似北方山脈那般險峻逼人,卻自有一股厚重蒼茫、靈秀內蘊的氣度。
隨著距離拉近,但見群峰連綿,如蓮花般層層綻放,主峰直插雲霄,山腰間雲霧繚繞,仿佛為山體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時值春末,山麓已是綠意盎然,杜鵑花開得正盛,點綴在翠綠的山林間。
如同潑灑的胭脂。
越往高處,林木愈發古樸蒼勁,多是耐寒的鬆柏與各類闊葉林木混雜,充滿了原始的氣息。
白鶴盤旋,尋了一處較為平緩的山脊降落。
許清安飄然落地,吩咐白鶴在此等候,自行覓食,莫要遠離驚擾生靈。
他則決定徒步上山,以雙腳丈量這片佛國淨土,更真切地感受其地脈靈機。
踏入智異山,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清淨世界。
腳下是厚厚的落葉與苔蘚,踩上去鬆軟無聲。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腐殖質與各種野生藥草的混合氣息,濕潤而清新。
耳畔是淙淙的溪流聲、清脆的鳥鳴聲以及風吹過林海的鬆濤聲,交織成一曲自然的梵唱。
沿途可見不少曆史悠久的佛寺古刹。
或建於險峰之巔,或隱於幽穀深處,黃牆青瓦,飛簷鬥拱,與山色融為一體。
香火氣息時隱時現,誦經聲隨風飄來,更添幾分禪意。
許清安並未入寺打擾,隻是遠遠感受那份沉澱了數百年的寧靜與虔誠。
他注意到,此山的靈氣相較於金剛山,顯得更為沉靜、內斂。
如同一位入定的老僧,氣息綿長而深遠,與佛門的修行氛圍頗為契合。
他依照之前聽聞的異象傳聞,以及自身對靈機流向的感應,向著山脈深處人跡罕至的區域行去。
山路漸趨陡峭,奇岩怪石林立,古木參天,藤蔓纏繞。
時而需手腳並用,攀援而上;
時而需側身而過,穿越僅容一人的石縫。
對於尋常人而言,這無疑是艱難的旅程。
但於許清安,卻如履平地,身形在山林間飄忽不定,宛如鬼魅。
越往深處,周圍的霧氣似乎漸漸濃鬱起來。
這並非尋常山霧,而是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靈性。
色澤也並非純白,偶爾在特定光線下,會泛起極淡的藍綠暈彩。
與傳聞相符。許清安的神識悄然展開,如同最精細的梳子,梳理著這片被雲霧籠罩的山域。
他看到了一些廢棄的修行者洞窟,石壁上刻著模糊的經文與佛像,殘留著微弱的精神印記;
還有幾處天然的藥圃,生長著年份久遠的靈芝、黃精;
他也感知到了某些區域地氣有異,或溫熱,或陰寒,皆是自然造化。
然而,這些都不是他尋找的核心目標。
他持續向上攀登,最終抵達了一處位於主峰側後方、被數座小型石峰環抱的隱秘高地。
此地地勢奇特,仿佛一個天然的聚氣之碗,三麵環山,一麵敞開,正對著東南方向的海域。
高地上遍布嶙峋的怪石,石縫間生長著幾株形態奇古、虯枝盤曲的老鬆,其樹齡怕是已有數百年之久。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彌漫在此地、幾乎凝而不散的濃鬱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