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星者”號如同潛入巨鯨腹中的小魚,悄無聲息地滑入了“微光”前哨敞開的對接港口。巨大的外部閘門在他們身後緩緩閉合,將冰冷的宇宙真空隔絕在外。內部照明係統逐一亮起,柔和的白光驅散了黑暗,映照出港口內部廣闊而整潔的空間。
這裡靜得出奇。沒有空氣流動的嘶嘶聲,沒有設備運行的嗡鳴,隻有他們引擎關閉後留下的、仿佛能吞噬心跳的絕對寂靜。金屬地板光可鑒人,倒映著上方整齊排列的、處於休眠狀態的維護機器人和各種大型裝卸設備。一切都井然有序,卻也……死氣沉沉。
“生命信號掃描:零。”“隼眼”的聲音在寂靜的通訊頻道中顯得格外清晰,“環境參數:標準宜居,溫度21攝氏度,氣壓穩定,空氣成分……正常。重力模擬係統運行良好。”
一個完美的、卻空無一人的避難所。
“保持隊形,謹慎探索。”巴頓下達指令,小隊成員檢查武器和裝備,以標準戰術隊形離開了“逐星者”號,踏上了前哨的甲板。腳步聲在空曠的空間中回蕩,傳得很遠。
阿灼走在隊伍中間,鑰石緊握在手。他的感知如同水銀瀉地般擴散開來。與生態方舟那種複蘇後的生機感不同,這裡彌漫著一種更加古老、更加……凝固的秩序感。仿佛時間在這裡被按下了暫停鍵,所有的一切都保持著災難降臨前最後一刻的狀態。
他們沿著港口的主通道向前探索。通道兩側是透明的觀察窗,可以看到外麵環形結構的其他部分和更遠處深邃的星空。一些艙室的房門緊閉,門上的指示燈大多處於熄滅狀態。
“能源讀數顯示,前哨核心區域有穩定的能量源,”凱拉一邊行走,一邊分析著便攜終端的數據,“但大部分區域都處於最低功耗的休眠狀態。我們需要找到主控中心,喚醒這裡的ai。”
根據“基石”提供的結構圖,他們朝著前哨的核心區域——中央控製塔樓前進。沿途經過了一些生活區、實驗室和儲藏庫。生活區內的物品擺放整齊,仿佛主人隻是暫時離開;實驗室的設備處於關機狀態,一塵不染;儲藏庫的大門緊閉,需要更高權限才能開啟。
一切都過於“完美”,反而讓人感到一種隱隱的不安。
終於,他們抵達了中央控製塔樓的入口——一扇巨大的、雕刻著複雜星辰與幾何圖案的合金大門。門上沒有任何物理鎖具,隻有一個散發著微光的能量感應區。
阿灼走上前,如同在“清風哨站”那樣,將手掌按在感應區上,鑰石的光芒與感應區產生共鳴。
“身份驗證:守護者權限確認。”
一個與“山風”ai風格類似,但更加沉穩、蒼老的電子音在眾人腦海中響起。
“歡迎來到‘微光’前哨,‘守護者’阿灼,及同行者。我是前哨主控ai,‘歸檔者’。”
大門無聲地向兩側滑開,露出了後麵更加宏偉的控製中心。
控製中心呈圓形,穹頂是一整塊巨大的星圖投影,此刻正顯示著前哨周邊的星域實時動態。四周環繞著數層環形控製台,無數屏幕和數據流安靜地懸浮其上。而在大廳的正中央,一個由純淨能量構成的、不斷變幻著複雜數據結構的藍色光球,正緩緩旋轉——那就是“歸檔者”的核心。
“歸檔者,”阿灼走上前,開門見山,“我們為尋求希望而來。我們需要‘播種者’的知識與技術,來修複我們的母星,對抗‘影’的侵蝕。”
藍色光球的光芒微微波動。
“請求已記錄。數據庫訪問權限,部分開放。”
“根據‘火種複蘇協議’第7條,當母星文明再現‘守護者’並抵達指定前哨時,可獲取基礎科技支持與環境修複資料。”
隨著它的話音,周圍環形控製台上的部分屏幕亮起,開始滾動顯示出大量的技術圖紙、環境改造方案、生態樣本庫數據……其中許多技術,遠遠超越了聖所和委員會當前的水平!
希望,近在眼前!
然而,“歸檔者”接下來的話,卻給眾人火熱的心頭澆下了一盆冰水。
“但是,關於‘影’的本質及終極對抗方案,相關數據屬於最高機密,訪問權限需要滿足額外條件。”
“什麼條件?”凱拉迫不及待地問道。
“條件一:確認母星‘蓋亞護盾’核心節點重啟率達到30以上。”
“條件二:獲取至少三處散布星域的‘播種者’前哨或監測站不含‘微光’)的最高權限認證。”
“條件三:……”
“歸檔者”的聲音頓了頓,藍色光球的旋轉速度似乎加快了一絲。
“……解讀‘播種者’最後訊息,確認其最終狀態與意圖。”
最後訊息?
阿灼心中一動,想起了“基石”中記錄的、“啟明”號母艦最後時刻那絕望的指令與撕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