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沒有種田容易。
“對了,運輸車也要再買至少一輛,還是買兩輛吧。”
項楊盤點城內物資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個,城內使用的機器,跟城外使用的不同。
城內使用時,對速度的要求沒那麼高,像拖拉機,多個幾輛,耕地的速度當然是會加快的。
但問題在於秧苗什麼的也要時間,所以可以交叉安排時間,慢慢來。
也就因為同時進行,需要更多人手而已。
城外作業就不同了,時間可以降低風險,越快搞定安全性越高,所以城外使用的設備,通常越多越好。
運輸車比拖拉機市場需求更大,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碎岩機、鏟車、起重機等挖礦、裝吊物資的設備也要弄幾輛。”項楊繼續修改自己的需求單。
這邊買這些設備會更加容易,不像鱷魚穀,很多時候要看運氣。
既然來了一趟,項楊就決定將這些基礎設備都備齊。
當然,目前隻能購買一輛,太多吃不消。
物資還在購買中,李思辰那邊已經搞定了旋轉舞台的剩餘部件,後麵那些數量是第一次的兩倍多,但速度卻快的不止一點,質量和外型都提升了不少。
在基座上,李思辰采用了另外的一個方案,也就是梯形滑行槽內凹,這樣可以節省材料。
材料更輕,鋸齒刀刃也可以扣的更加牢固,強度也足夠。
項楊讓李思辰先將基座全部安放上去,這也是一個大工程。
起重機還沒到手,但就算到手了,安裝這個也沒用,因為最大型的那種,支臂也隻能送到三十米高,價格還高的離譜。
項楊寫在求購需求單上的隻用能吊到十米高就可以,這個就便宜多了。
因為這邊也沒有建築工地,都是用來裝運物資的,太大型的起重機用到的機會不多,如果做得很高很高,成本又是個問題,也沒什麼需求。
所以,是沒辦法用這些設備的。
這邊的工人也沒有這種操作方式。
但李思辰已經想好了具體的方法,那就是利用蜘蛛人。
這才是最常用的方式,先在城市外壁上測量,打孔,然後在城市頂部平台上,將基座用繩子吊下來。
再將幾個人也用繩子綁好放下來,城市外壁一些地方是凹凸的。
也就十幾,最多三十來厘米,對一座城市來說,隻是小坑小凸起,對人來說,就是可以踩腳的好地方。
踩住穩定身體沒問題,這個跟在大廈外壁上做蜘蛛人的難度差不多。
他們可以用幾人調整好基座的位置,因為基座是掛著的,扶著邊緣就比較容易調整。
另外幾人再用巨型螺絲釘固定基座。
因為用了螺絲釘,所以比想象的容易些,這個難度就在於前期的測量和打孔位置,需要一定的準確度。
後麵的隻是有點危險的苦力活。
等以後安裝鋸齒刀刃,會比基座容易的多,因為更加輕,不像基座,即便改良過的那兩批也相當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