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區域成了最繁忙的地方。
林夜設計的簡易“立窯”已經改造完成利用一個廢棄的大鐵罐和耐火磚)。
按照他提供的配比石灰石:粘土:鐵礦渣≈75:20:5),原料被破碎、混合,送入窯中高溫煆燒。
老周親自盯著火候,林夜則指導學徒如何控製進風量和煆燒時間約12小時)。
窯口噴吐著熱浪和煙塵。
經過一夜煆燒,熄火冷卻。
打開窯門,一股熱浪撲麵而來。裡麵是結成塊狀的“熟料”。
林夜用大錘敲下一塊,碾碎成粉,加入少量石膏粉從廢棄建材中找到)。
係統掃描分析:【初級矽酸鹽水泥熟料…成分基本達標…活性中等。】
“成了!”
老周興奮地抓起一把灰撲撲的水泥粉,雖然遠不如災變前的標號,但絕對是革命性的突破!
但如何將堅硬的熟料塊研磨成細膩的水泥粉成了難題。
工坊隻有最原始的石臼和碾盤,效率極低,粉塵極大。
林夜看著老周和學徒們累得滿頭大汗,產出卻很少,眉頭緊鎖。
他目光掃過工坊角落一台廢棄的、鏽死的小型球磨機可能是災前小工廠的遺物)。
係統掃描其內部結構:【傳動齒輪組鏽蝕卡死…滾筒軸承損壞…動力輸入軸斷裂…】
修複難度很大,但並非不可能!
如果能修好它,研磨效率將大大提升!
林夜當機立斷:“周師傅,你帶人繼續用石臼研磨,保證最低需求。疤臉,給我找幾個懂點機械的,再弄點潤滑油和替換軸承來營地倉庫或許有存貨)!我來試試修這大家夥!”
他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
與此同時,營地北麵的小型采石場也熱火朝天。
在疤臉帶領的守衛小隊保護下,數十名強壯勞力揮舞著鐵錘鋼釺,開采著林夜指定的青灰色砂岩硬度適中,易於加工成條石)。
林夜傳授的“楔眼爆破法”效果顯著:先在岩石上鑽出深孔,嵌入削尖的硬木楔子,然後澆灌冷水,利用木頭遇冷膨脹的應力,使岩石沿著紋理裂開。
大大提高了開采效率和安全性。
開采下來的大塊毛石,被運回營地附近的加工區。
林夜設計了簡單的“線切割”和“楔子分石”法,指導石匠營地裡有以前乾過石匠活的老人)將毛石加工成相對規整的長條形石塊約50x30x20),用於嵌入混凝土牆增加強度。
工坊內,林夜的修複工作異常艱難。
斷裂的輸入軸需要重新鍛造連接,他指揮學徒點燃熔爐,用能找到的最好鋼材進行鍛打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