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未來的隱憂_悍魏:從邊軍開始,朕一統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章 未來的隱憂(1 / 2)

西域神殿傳來的詭異消息,像一片不祥的陰雲,籠罩在剛剛因新政初顯成效而稍顯輕鬆的太原城上空。非人的咆哮、地動山搖的震動、需要特定“鑰匙”才能進入的封鎖入口……這些詞彙組合在一起,勾勒出的是一幅遠超尋常戰爭與政治的、令人不安的圖景。

密室內,劉昊、郭嘉、戲誌才三人相對無言,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沉重的壓力。就連一向跳脫的郭嘉,此刻也收斂了笑容,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酒葫蘆光滑的表麵。

“雷音……地火……”戲誌才低聲重複著這兩個詞,蠟黃的臉上因激動泛起一絲病態的紅暈,“蔡大家之前的推測,恐怕並非空穴來風。那神殿中所藏,絕非尋常財寶或典籍,很可能是……某種我們無法理解的古代造物,甚至……是活物?”這個猜測太過駭人,連他自己說出來都覺得有些荒謬。

“墨家精於機關術,然機關死物,何以能咆哮?”郭嘉眼神銳利,“始皇收天下兵,鑄十二金人,若僅為銅像,何須如此大動乾戈?莫非……那並非銅像,而是……某種需要‘封印’或‘驅動’之物?”他的思維總是更加天馬行空,卻也直指核心。

劉昊沉默地聽著,他的“洞察之眼”雖能看破虛妄,卻也無法穿透遙遠的時空和厚重的沙海去窺探那神殿的秘密。但他有一種強烈的直覺,那裡麵的東西,將徹底改變他對這個時代的認知,甚至可能……改變天下格局。

“無論那是什麼,絕不能落入‘沙狐’和於闐國相之手。”劉昊最終開口,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龐德那邊,繼續加派精銳探子,嚴密監視,儘可能查明‘鑰匙’究竟為何物,以及他們下一步的行動。必要時,可製造混亂,拖延其進度。”

“諾!”門外候命的影衛頭領低聲應道,悄然退下。

“然而,主公,”戲誌才憂心忡忡地補充,“西域之事詭異,卻遠在數千裡之外。眼下迫在眉睫的隱憂,仍在蕭牆之內,黃河之南啊。”

他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新政的強力推行,如同一次劇烈的手術,雖然旨在強健肌體,但過程中的陣痛和流血不可避免地被外部勢力所利用。

許都,魏公府。

曹操看著手中來自並涼地區的密報,臉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對西域那套神神鬼鬼的消息興趣不大,但並涼內部因新政而產生的裂痕,卻讓他看到了可乘之機。

“劉昊小兒,還是太年輕,太心急。”曹操對下方的程昱、滿寵等人道,“清查田畝,整頓豪強,看似高明,實則處處樹敵。傳令校事府,加派人手,聯絡那些對劉昊不滿的並州、涼州豪強,許以官爵,賜以金帛,慫恿他們暗中抗稅、藏匿田畝、甚至……煽動民變。我要讓他後院起火,無暇他顧!”

“此外,”曹操眼中閃過寒光,“那個墨家女,不是還在太原嗎?想辦法……讓她永遠閉嘴,或者,把她‘請’到許都來。”

鄴城,大將軍府。

袁紹的反應則更為直接和憤怒。他無法容忍昔日被他視作邊地匹夫的劉昊竟真的與他平起平坐,甚至還不斷壯大。

“出兵!必須出兵!”袁紹對著麾下謀士咆哮,“並州內部分裂,此乃天賜良機!立刻整軍,南下並州,一雪前恥!”

沮授、田豐再次苦勸,認為並州軍主力未損,劉昊郭嘉詭計多端,冒然出兵風險太大,應繼續鞏固內部,靜觀其變。但郭圖、審配等人則極力慫恿,言稱機不可失。袁紹再次陷入猶豫不決的惡性循環,但攻打並州的念頭卻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瘋長。

外部的壓力迅速轉化為內部的實際問題。

並州西河郡,幾個當地豪強聯合起來,暗中抗繳新定的商稅,並煽動佃戶衝擊新設立的市舶司衙門,打傷了數名稅吏。

涼州張掖郡,一家被官府強製收購了部分鐵礦的豪族,表麵順從,暗中卻將熟練工匠藏匿起來,並在礦洞中製造事故,拖延生產。

太原城內,流言蜚語愈發猖獗,甚至出現了指責劉昊“窮兵黷武”、“與民爭利”、“欲效始皇暴政”的匿名揭帖。雖然內衛迅速查處了數名散播者,但背後的影子卻難以根除。

更讓人心驚的是,一次針對侯吉的未遂刺殺。幾名死士趁著夜色潛入侯吉核算新商稅賬目的公廨,企圖將其殺死並焚毀賬冊,幸被內衛暗哨及時發現,經過一番搏殺,方才擊退刺客,保住了侯吉和賬冊。侯吉嚇得差點尿了褲子,連著好幾天都抱著賬本睡在軍營裡,逢人便哭訴:“俺就是個算賬的!招誰惹誰了啊!這差事沒法乾了!太費褲子了!”

這一切都表明,內部的反對勢力與外部的敵人已經勾結起來,形成了相當程度的威脅。

劉昊麵對這些紛至遝來的隱憂,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酷和決斷力。

他並未因內部的反對而放緩新政,反而更加雷厲風行。對於西河郡的抗稅事件,他直接派遣趙雲率精銳騎兵前往彈壓,將為首鬨事的豪強當場格殺,家產抄沒,餘者重罰。對於張掖郡的豪族,則由熊山帶兵上門,以“破壞軍工”為由,將主事者下獄,家族徹底逐出礦產生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為青梅守身?資本家小姐嫁他首長 窗台上的暖陽 入夜,寵她入骨 全球領主:神話帝國 我在末世撿破爛,撿出個仙界 足球開局就有3個億 網遊:重鑄白絲女神兵,無敵萬界 玄門大師今天也在物理超度 百人藏凶 千秋一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