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第三天,下午三點半,楊帆開車回到了老家。
他本來是打算晚點來的,可楊金財不同意,非要他回來吃晚飯。
說是他們家今晚擺了酒,要請乾活的工人師傅,還有家裡的親戚吃飯,他得陪一陪。
楊帆剛下車,正打算喊一聲“媽,我回來了”,廚房裡走過來一個係著圍裙的中年女人。
是錢滿鳳。
她滿臉笑意地說道:“小帆,回來了啊……”
楊帆愣了一下,說道:“嬸子,你怎麼在這……我爸媽呢?”
錢滿鳳在圍裙上擦了擦手,回道:“今天新房封頂,我過來幫忙做飯……你爸媽在你的新房那裡……”
“哦,嬸子,麻煩你了啊。”
“這有啥麻煩的,我又不是外人……快去新房那裡看看吧……哎呦,可氣派了。”
“行,嬸子,那我過去了。”
楊帆答應一聲,往村東頭走去。
五分鐘後,楊帆在一棟建了一層的毛坯房前,見到了楊金財和李秀英。
他開口道:“爸、媽,我回來了。”?
李秀英抓住他的胳膊,仔細打量了兩眼,又在他臉上輕輕掐了一把,說道:“這次還好,長了一點肉。”
楊金財指了指前方的建築,說道:“老三,你看看,還滿意不?”
楊帆隨口回道:“滿意,很滿意。”
其實現在才第一層,房子就是座裸露在外的鋼筋混凝土,一點美感都沒有。
說滿意隻是為了讓楊金財高興。
李秀英說道:“小帆,你乾嘛要挖個那麼大的地下室?舍得那個錢,要我說,還不如多建一層樓。”
楊帆的這棟彆墅,是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半。
他們村的人建房,一般都不挖地下室,而是多建個一層或者半層,看起來氣派。
楊帆笑著說道:“地下室冬暖夏涼,適合放東西。”
李秀英埋怨道:“那你也彆隻建兩層半啊,咱們村楊老五家裡,都建了四層半……乾脆你也再加兩層,錢要是不夠,我跟你爸掏。”
南江省的農村,近些年有一個特彆有意思的現象。
那就是建房子普遍喜歡往高、往大了建。
打個比方說吧,他們村現在大概有九戶人家在建房子。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建三層以上,最高的甚至建了五層。
像楊帆這樣地麵上隻建兩層半的,僅有兩家。
關鍵是,這些建房子的人,幾乎都會欠賬。
既欠材料錢,也欠施工費。
可即使如此,他們還是要建一個很大的房子。
如果是家裡人口多,沒地方住,那無可厚非。
但是這些人,包括老人在內,最多就是一家六七口。
實際上很多老人,在能照顧自己的情況下,都不願意和兒子兒媳住。
也就是說,他們的房子裡,一般情況下,就是住個四五口人。
這點人口,按說有個兩層小樓,那是綽綽有餘。
可他們不,他們寧可舉債,也要建一棟大房子。
楊帆曾經在家裡問過這個問題,楊金財給出的答案是:死要麵子。
吃得差一點,用得差一點,彆人不知道。
但是房子矗在那裡,誰都能看見。
很多農村人的觀念是:人家有大房子,你沒有,那就是你沒本事,你不爭氣。
儘管以楊帆現在的身家,彆說建個四五層,就是建十層,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