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城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八點半。
楊帆走到家門口,還沒進去,就聽到楊金財和李秀英的說話聲。
兩人的聲音很大,像是在爭論著什麼。
隻聽楊金財說道:“你也是吃飽了撐的……你媽不願意去城裡就讓她在家待著唄,硬把她往城裡拉乾嘛?”
李秀英的聲音陡然拔高了好幾度:“什麼叫吃飽了撐的?我媽七十多歲的人了,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哪天出了什麼事都沒人知道!”
楊金財回道:“哪有你說得那麼誇張?你弟跟你弟媳婦不是隔兩天就會去看一趟嗎?”
“光看有什麼用?我媽那麼大年紀,每天自己做飯不說,還要去井裡挑水,還要去塘裡洗衣服……我能放心得下嗎?”
“那就給她把自來水裝上,再買個洗衣機。”
“金財,你是不是不願意讓我媽過去,跟我們一起住?我告訴你,人可不能沒良心。當年我嫁給你的時候,我媽可沒有要你一分錢的彩禮!”
“你看你說哪兒去了?她是你媽,那不也是我丈母娘嗎?我孝敬她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她那一輩人在鄉下待慣了,臨時讓她進城,那不是等於讓她去坐班房嗎?”
“你這是屁話!城裡那麼多老頭、老太太,人家不也過得好好的?”
“人家在城裡待慣了,你媽在鄉下慣了……不能放一起比。”
“咋不能比?城裡的日子比鄉下好過,我媽又不傻,難道連享福都不會?”
“行行行,咱們就此打住……隻要你媽同意,我一點意見都沒有,這總可以了吧?”
…
楊帆在門外聽了幾分鐘,大概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是李秀英想將自己的老娘——查三妹,接進城,帶在身邊孝敬。
可是查三妹不同意。
李秀英跟楊金財商量,大概是想讓他去幫忙做做思想工作。
沒想到,楊金財也不同意。
這才有了剛才的爭論。
楊帆推門進去,還沒來得及開口打招呼。
李秀英就湊了上來,說道:“小帆,你來得正好,你來評評理……”
楊帆見她要把事情複述一遍,立馬打斷道:“媽,我剛才都聽見了,你想將外婆接到城裡去。”
李秀英頓了一下,說道:“聽到了更好,不用我多嘴了……小帆你說,咱們該不該把你外婆接進城?”
楊帆回道:“應該是應該……不過我覺得爸說的話,也有那麼一點道理。”
李秀英臉上一怔,顯然沒想到兒子也不是很支持這件事。
她目露失望地說道:“小帆,你外婆對你可不比親孫子差……”
楊帆走到她的旁邊坐下,回道:“媽,你想哪兒去了?我不讚同外婆進城,不是嫌麻煩,也不是怕花錢,是怕她老人家在城裡待得難受。”
“你想想,一個在鄉下活了幾十年、從沒有出過遠門的老人,現在突然讓她換一個地方生活,她能習慣嗎?”
“外婆這個年紀的人,要說吃,吃不了多少。要說玩,也沒那個精力。對她來說,再好的地方,也比不過自己的家。”
李秀英聞言,好一會兒沒有說話。
楊帆接著說道:“媽,你擔心外婆的心情,我能理解,咱們家也確實有給外婆養老的義務……可是養老這種事,最重要的是讓老人開心。而不是說一定得把她接進城,帶在身邊。”
楊金財拍了一下手,一臉讚同地說道:“沒錯,說得好!到底是大學生,這些年的書沒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