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楊帆見到了吳百樂介紹的那位學長。
讓他有些驚訝的是,這位學長還是個“熟人”。
對方名叫計較一,是計算機學院大三的學生。
計較一有一個曾經在洪城大學流傳了很久的外號——較真哥。
沒錯,他就是去年那個在食堂窗口吃到臟東西,要求老板道歉未果後,在窗口連續吐了兩天的狠人。
楊帆當時就在現場,親眼看到他自己挖自己的喉嚨,大吐特吐。
吐得那個窗口一塌糊塗,沒一個人去打菜。
為此,老板好話說儘,並且主動提出賠償300塊錢,讓他高抬貴手。
可計較一就是不同意,硬逼著對方在食堂門口貼出了紅紙黑字的道歉告示。
這件事的影響很大,甚至驚動了分管後勤的副校長。
副校長親自打招呼,徹查食堂的衛生。
事後他們學校的食堂,風氣頓時為之一肅,連帶著菜品的質量都高出了一截。
隻是可惜,這種狀態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而是在過了一個多星期後,又恢複了原樣。
“哈哈哈,‘較真哥’,你好啊!”
辦公室裡,楊帆一臉笑意地打了個招呼。
算起來,他這是第二次見到對方。
計較一有些疑惑地:“楊總……你認識我?”
楊帆回道:“認識,當然認識了。”
隨後,將自己去年在食堂現場的事情給說了一遍。
計較一聽完,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說道:“讓楊總見笑了……”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麼有意思。
楊帆給計較一提供實習機會、並且還親自過來見了他一麵,完全就是看在吳百樂的份上。
正常來說,這一麵過後,他們後續大概率不會有什麼交集。
畢竟兩人一個是老板,一個是實習員工,雙方的身份差距有點大。
可是說出了這件事以後,無論是楊帆還是計較一,都覺得彼此之間好像熟悉了那麼一點。
人是社會性生物,下意識裡就會認為,跟自己有過共同經曆的人,天然就有一種親近感。
而正是這份說不清、道不明的親近感,給計較一帶來了機會。
一個本來很難落到他頭上的機會。
自從把工作室接到手、改成互聯網公司後,楊帆就一直在想人事安排上的問題。
目前公司裡的具體事務,除了財務這一塊外,其它的事情都是由陳天智和兩個組長管理。
倒不是楊帆不想管,而是實在不方便管。
他不懂編程、也不懂軟件開發,如果硬要去指揮下麵的人工作,那就屬於標準的外行指導內行。
這是二百五的做法,他才不犯這個傻。
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乾。
作為老板,楊帆給自己的定位是戰略製定者。
具體的執行,他不會去乾預。
這樣做的好處很大,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公司可以更高效地發展。
而且楊帆還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彆的事情。
算是兩全其美。
可是凡事有利必有弊,既然有好處,那就一定有壞處。
比如下麵的人一旦聯起手來,他這個當老板的就會被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