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清點人數的弟兄回來了,連咱倆算上,滿打滿算三十五個人。”李勇走進臨時作為隊部的山洞,手裡捏著張紙條,眉頭微微皺著,“有七個弟兄是上次夜襲時受了傷的,還得養些日子才能歸隊。”
曹興國正蹲在地上,擺弄著一堆從鬼子軍火庫搶來的槍支,聞言抬頭看了看洞外——十幾個隊員正坐在石頭上擦槍,還有幾個在收拾撿來的彈藥箱,稀稀拉拉的身影襯得山洞口有些空曠。他抓起一把三八大蓋,拉了下槍栓,沉聲道:“三十五就三十五,兵在精不在多。先把家夥什清點清楚,有多少槍,多少子彈,心裡得有個數。”
李勇走過去,把紙條放在石頭上:“我讓石頭和柱子分頭去數了,估計這會子快有結果了。咱們剛正式編為八路軍遊擊隊,總不能連自己有多少家當都不清楚。”
正說著,石頭抱著個木盒子跑進來,盒子裡裝滿了手榴彈,“哐當”一聲放在地上:“隊長,政委,手榴彈清點完了,一共四十六顆,都是鬼子的九七式,就是有三顆引信有點受潮,怕是不太好用了。”
緊接著,柱子扛著幾支步槍進來,胳膊底下還夾著個彈藥箱:“步槍數了,能用的有二十四支,其中三八大蓋十七支,歪把子輕機槍一挺,還有六支是老套筒,有兩支槍管都有點變形,打起來怕是沒準頭。”他打開彈藥箱,“子彈也數了,三八大蓋的子彈七百多發,老套筒的子彈少點,才兩百出頭,歪把子的機槍彈也就一百來發。”
曹興國聽完,默默在心裡算了算:三十五個人,二十四支能用的槍,平均下來都湊不齊人手一支。他拿起那挺歪把子機槍,手指拂過冰冷的槍管:“機槍太少,子彈也缺。上次黑風口伏擊,要是能多挺機槍,也不至於讓那輛鬼子卡車跑了。”
李勇拿起一支老套筒,掂了掂:“這些老套筒還是百姓們藏起來的,當年打軍閥的時候留下來的,能響就不錯了。當務之急,一是得補充武器,二是得招人。附近村子裡有不少年輕漢子,都恨鬼子恨得牙癢癢,隻要咱們打出名氣,不愁沒人來。”
“招人我去!”洞門口傳來個聲音,是隊員裡年紀最小的栓柱,他才十六歲,上次夜襲時偷偷跟去,憑著靈活的身手繳了支步槍,“我認識好幾個鄰村的夥伴,都是打獵的好手,爬樹比猴子還快,讓他們來跟咱打鬼子,保準樂意!”
曹興國看了看栓柱眼裡的勁兒,心裡熱了些:“栓柱年紀小,說話有衝勁,但招人不能光靠衝勁。李政委,你看是不是這樣——咱分兩隊,一隊由我帶著,去附近幾個村子轉轉,一來看看百姓們的情況,二來問問有沒有願意參軍的;另一隊由你帶著,在家守著,順便把受傷的弟兄照顧好,再把那些受潮的手榴彈曬曬,能修的儘量修修。”
李勇點頭應道:“行,就這麼辦。不過去村子裡得注意,鬼子最近在周邊搜查得緊,彆暴露了行蹤。跟百姓們說話也得實在,咱是八路軍,是替他們打鬼子的,不能讓人家覺得咱是來抓壯丁的。”
曹興國把手裡的三八大蓋靠在石頭上:“我懂。當年我在山裡打獵,誰家有難處,我都樂意幫把手,附近村子的人都認識我。就說我曹興國現在領著八路軍打鬼子,要報仇的,要保家的,都歡迎來!”他轉向石頭,“你跟我去,你熟悉山路,也認識幾個村子的村長。柱子留下,跟著政委看家,把武器都歸置好,彆讓雨水淋了。”
石頭立刻站起來:“哎!我這就去準備!”
柱子急了,搓著手道:“隊長,我也想跟你去招人啊!我認識的漢子多,上次幫咱藏彈藥的王大爺家,他兒子虎子就想跟咱乾,就是他娘怕他有危險,一直沒鬆口。”
曹興國笑了笑:“你留下有更重要的事。把那挺歪把子拆了,好好擦擦,零件該換的就找能用的換上。下次再遇著鬼子,這挺機槍可是咱的寶貝。”
柱子一聽,立刻來了精神:“成!保證把機槍擦得比鏡子還亮!”
李勇看著隊員們乾勁十足的樣子,心裡踏實了些:“興國,招人時多講講咱八路軍的規矩,不拿百姓一針一線,打仗是為了把鬼子趕出去,讓大家過上安穩日子。隻要讓百姓們信得過咱,隊伍肯定能壯大起來。”
曹興國扛起一支步槍,槍身在洞口的陽光下閃著光:“我明白。當年我爹就跟我說,做人得有根,咱的根就在這大青山裡,在這些百姓身上。招不來人,咱就打幾場勝仗給他們看;沒有槍,咱就再去鬼子那兒搶!”
他走到洞口,對著外麵的隊員喊:“石頭,帶上兩把槍,跟我走!”
石頭抓起兩支三八大蓋,快步跟上來。栓柱也想跟上去,被曹興國按住肩膀:“你留下,跟著柱子學擦槍,等你再長兩歲,有的是仗讓你打。”
栓柱噘了噘嘴,還是乖乖點頭:“那……隊長,你們招人時多帶幾個回來,最好是會打槍的!”
曹興國回頭笑了笑,眼裡閃著光:“放心,保準給你帶幾個能跟你比爬樹的回來!”
李勇站在洞口,看著曹興國和石頭的身影消失在樹林裡,轉身對柱子道:“把那挺歪把子抬過來,咱哥倆好好琢磨琢磨,怎麼把它拾掇得好用些。”
柱子樂嗬嗬地應著,扛起機槍就往火堆那邊走:“政委,等隊長招來人,咱就再去端個鬼子的據點,到時候這挺機槍就能派上大用場了!”
李勇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陽光穿過樹葉灑在他臉上,語氣堅定:“會的,用不了多久,咱大青山遊擊隊就能像這林子一樣,枝繁葉茂,讓鬼子聞風喪膽!”
喜歡獵人的抗戰請大家收藏:()獵人的抗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