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鬥破神袍》裡的“醜”,不再是醜。
它成了一種資格,一種標簽,一種能夠快速篩選出“同類”的“社交貨幣”。
在這股強大到扭曲現實的潮流裹挾下,大量不明真相又深怕自己被時代拋棄的年輕人,也開始抱著“審醜”、“打卡”、“看秀”、“假裝看懂”的心態,紛紛湧入電影院。
他們可能依然看不懂電影在演什麼,甚至在長達三分鐘的慢鏡頭裡昏昏欲睡。
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看完電影後他們可以立刻發一條朋友圈,配上九張從網上找來的角度刁鑽的服裝截圖,然後附上一句從“袍學”專家那裡抄來的晦澀難懂的文案:“今天,在光影的解構中,我窺見了自己的靈魂。”
點讚數,瞬間爆炸。
於是,《鬥破神袍》的票房,以一種所有地球人都無法理解的,完全違背了市場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姿態,開始了它的“升天”之路。
首日票房112萬。
次日,在“毒舌女王”文章發酵後,票房逆勢暴漲至……1800萬!
第三日,隨著“袍學”研究的興起和短視頻挑戰的火爆,單日票房……5600萬!
第四日……第五日……
各大院線經理看著那條幾乎垂直於地麵的票房增長曲線,集體陷入了從業以來最深刻的自我懷疑。
這……這還是電影票房嗎?
這他媽是比特幣的行情圖吧?!
……
“鮮時光傳媒”頂層,台長辦公室。
鮮時光雙目無神,麵如死灰,呆呆地看著電腦屏幕上那條刺眼的,仿佛在嘲笑他智商的票房曲線。
它就像一台垂死病人的心電監護儀,突然接收到了來自外星的強力信號,從一條瀕臨拉平的直線,驟然變成了一連串瘋狂的足以讓任何心臟病專家當場辭職的尖峰波形。
他顫抖著手,點開了手機。
他想看看新聞,想看看那些理性客觀的媒體,是如何評價這場荒誕的鬨劇的。
然後,他看到了。
《本周財經人物》的頭版頭條,是他親手請來的“臥龍”導演——陳弦歌。
照片上的陳弦歌穿著一件dior的最新款風衣,表情依舊嚴肅而深邃,而他照片下方的標題是——
【年度時尚先生:陳弦歌——用鏡頭定義潮流的男人】
專訪內容更是讓他眼前一黑。
記者問:“陳導,能談談您在《鬥破神袍》中那驚世駭俗的美學理念嗎?”
陳弦歌推了推眼鏡,用他那慣有的充滿哲學思辨的語氣,緩緩說道:“其實,我隻是在忠實地執行鮮總的創作意圖。鮮總,才是一位真正走在時代前麵的孤獨的解構主義大師!他早就預見到了,當下的審美體係已經僵化、腐朽,需要一次徹底猛烈的爆破!而我,隻是他實現這個偉大構想的,一把還算稱手的錘子而已!”
“噗——!”
鮮時光一口老血差點噴在屏幕上。
我?解構主義大師?
我隻是想虧錢啊陳導!你不要自己腦補完了,還把鍋甩給我啊喂!
他感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經被時尚圈那幫瘋子,用她們十厘米的高跟鞋,反複無情地狠狠踩成了二維碼。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