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人們,早已被各種“高大上”的美食節目喂養得麻木了。
他們看慣了穿著筆挺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的主持人,走進裝修得金碧輝煌的米其林餐廳,用精致的刀叉小心翼翼地切下一小塊鵝肝或者和牛,放入口中咀嚼三次半,然後閉上眼睛,用一堆普通人聽都聽不懂的,諸如“口腔中迸發出複雜而又和諧的交響樂”,“前調是森林的芬芳,中調是海洋的氣息,尾調是淡淡的憂傷”之類的華麗辭藻,來形容那一小口食物的味道。
那種美食,是有距離感的,是遙遠的,是不真實的。
它更像是一種階級的炫耀,而非一種口腹的慰藉。
可《人生一串》展現的是什麼?
是街頭巷尾,煙熏火燎的烤架上,成排翻滾油光鋥亮的烤雞翅!
是裝在不鏽鋼小碗裡,被撒上厚厚一層孜然和辣椒麵,令人望而生津的烤脆骨!
是老板赤著膊,揮舞著手裡的扇子,在漫天煙火中,用粗糲的嗓門豪邁地喊著“好了,趁熱吃”的真實場景!
這種粗糲野生的,充滿了“鍋氣”和“人味兒”的畫麵,在一瞬間,就擊潰了所有觀眾對於“美食”二字的傳統認知和心理防線。
它仿佛在對屏幕前的每一個人說:
彆裝了!什麼高級料理,什麼分子美食,在這一刻,它們都索然無味!人類最頂級、最無法抗拒的美食,永遠是你家樓下那個煙霧繚繞的,在深夜裡還為你亮著一盞燈的不起眼的小破攤子!
這,根本不是什麼降維打擊。
這,是一場蓄謀已久慘無人道的……刨根問底。
節目播出不到十分鐘。
“鮮時光電視台”那個原本門可羅雀,彈幕半天才會飄過去一條,內容通常是“這什麼破台,快倒閉了吧”的官方網絡直播間,彈幕開始像火山一樣井噴了。
“臥槽!臥槽臥槽臥槽!鮮時光你不是人!我剛卸完妝準備睡覺啊!你給我看這個?!”
“前麵的,彆罵了!我已經能聞到香味了,這絕對不是電視節目,這是最新研發的4d全息投影技術!我的味蕾已經投降了!”
“這畫質!這收音!我發誓,我剛才清清楚楚地聽到了那塊烤腰子在我嘴邊跳動的聲音!它是活的!”
“有沒有人管管啊!大半夜的搞這種生化武器襲擊!導演出手也太狠了吧!每個鏡頭都在精準地、毫不留情地報複社會啊!”
“誰他媽說的催眠效果一流的?我現在精神得能單手劈開一個榴蓮!”
第一波被“精準投毒”,被饞得在床上輾轉反側痛苦萬分的觀眾們,很快就領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獨餓餓,不如眾餓餓。
痛苦,是不能一個人承受的。
於是,一場以“不能隻我一個人被饞死”為核心指導思想的,偉大的“深夜放毒”自衛反擊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如星火燎原般迅速展開了。
他們不約而同地截取節目中那些最油膩、最誘人、最喪心病狂的畫麵——烤得流油的雞皮、包裹著蒜蓉的烤茄子、外焦裡嫩的烤麵包片……配上諸如“今夜,我們都是被鮮時光拋棄的天涯淪落人”、“我與燒烤的距離,隻差一個屏幕的厚度”之類的悲情文字,瘋狂地自己的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是前任。
朋友圈淪陷了!
微博淪陷了!
各種夜深人靜的工作群、家庭群、摸魚群,也全都淪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