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開電腦,開始了他上任以來最專注、最投入、也最快樂的一項工作——篩選“催眠大師”。
他現在不僅僅是在尋找一些教授,他是在尋找一些能讓他這一千萬啟動資金虧得最有效率、虧得最有價值、虧得最能讓係統“刮目相看”的天選之人!
鮮時光的篩選標準,堪稱業界的一股泥石流,突出一個“反向精準扶貧”。
履曆上有“xx衛視特約評論員”頭銜的,pass!這種人是收視率的春藥,虧錢事業的砒霜!
出版過任何一本“趣味曆史”、“寫給大眾的xx史”這類暢銷書的,pass!這種人已經向市場低頭,失去了學者的風骨和虧錢的潛力!
照片上笑容和藹,眼神裡透著智慧的光,看起來特彆有親和力的,統統pass!開玩笑,他是來找催眠大師的,不是來找鄰家老爺爺的!
他要的,是那種履曆乾淨,上麵除了發表在《冷門考古與西夏文研究》這類期刊上,連知網都懶得全文收錄的論文標題之外,一無所有的人。
他要的,是那種證件照拍得像是剛剛從某個古墓裡出土的陪葬品,表情嚴肅,眼神空洞,整張臉都寫著“莫挨老子,你說的我聽不懂,我說的你也聽不懂”的“無趣之人”!
……
經過了整整三天三夜廢寢忘食,堪比情報部門篩選間諜一般的搜尋。
鮮時光,終於在一堆“勉強及格”的候選人裡,鎖定了他心目中那兩位,足以並肩王炸堪稱“虧錢界玄冥二老”的“夢幻級”天選之子!
看著電腦屏幕上這兩位的資料,鮮時光激動得渾身顫抖心花怒放,他甚至想當場沐浴更衣焚香禱告,感謝係統這次的“羞辱性”撥款!正是因為錢少,才讓他找到了這兩位如此樸實無華,如此貼近虧錢本質的絕世珍寶!
這哪裡是兩位老教授!這分明是兩位係統派來拯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天降偉人!
第一位候選人,來自古都大學。
王不動,男,六十八歲,退休前為該校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外號——“石磨王”!
這位王教授,以其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淡定和三十年如一日堪比原子鐘般穩定的語速而聞名於校內。
他的研究方向,縱觀整個華夏五千年曆史,可以說是偏到了馬裡亞納海溝——中國古代石磨演變史。
他一生隻專注於這一件事,能從一塊漢代石磨的殘片,準確推斷出這戶人家的經濟狀況、飲食習慣、乃至男主人的身高體重和有沒有得腳氣。
他發表的論文,題目包括但不限於《論先秦時期手搖磨盤與腳踏碓的效率對比及社會分工意義》、《從唐宋時期水力磨坊的普及看中央集權的式微》、《明清兩代石磨齒路夾角與南北方穀物硬度差異的內在關聯性非線性動力學研究》。
每一篇,都是能讓最精力旺盛的博士生,在拜讀摘要部分時就當場圓寂立地成佛的存在。
而最讓鮮時光心動的,是附在資料後麵的一條學生匿名評價——“王老師上課有三寶:從不看人,隻看天花板;從不互動,你問問題就是他講的不對;語速堪比醫院打點滴,勻速,平緩,自帶深度鎮靜效果。選他的課,是你此生睡眠質量的巔峰,一節更比六節強。”
照片上的王教授,表情嚴肅麵色沉穩,眼神古井無波不怒自威,整個人就像一尊和他研究的石像一樣,沉默、厚重、充滿了曆史塵埃。
“完美!”鮮時光激動地一拍大腿,“就是他!這該死的,令人安心的氣質!簡直是為我們節目量身定做的!”
然而當他點開第二位候選人的資料時,他才知道,什麼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第二位候選人,來自燕京大學。
李較真,男,七十一歲,該校古文獻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外號——“行走的杠精”、“古字李”!
這位李教授,一生致力於研究某個早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全世界認識的人加起來不超過兩位數,比甲骨文還甲骨文的……西夏文字。
他的人生信條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錯!”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行走的“找茬大全”和“糾錯史詩”。
看到報紙上有錯彆字,他會寫信去報社,附上八百字的考據,要求對方在頭版公開更正。
看到電視劇裡皇帝的聖旨格式不對,他會給廣電總局和製片方同時寄去厚達三十頁的糾錯函。
最輝煌的戰績是,他曾經因為一篇頂尖學術期刊上論文裡的一個注釋,所引用的古籍版本不是最原始的抄本,而和那家期刊編輯部通過書信和郵件的方式,辯論了整整三年,最終逼得那家期刊為他專門發了一期增刊,刊登他長達五萬字的“勘誤說明暨學術商榷”。
此戰讓他一戰封神,成為了學術界一個令人聞風喪膽、談之色變的傳說。
“寶藏!這是國寶啊!”鮮時光看著李教授那張因為長期較真而眉頭緊鎖,嘴角下撇,整張臉都寫滿了“你們都是錯的,而且錯得離譜”的證件照,簡直要喜極而泣。
他當即拍板,第二天就帶著已經對人生失去希望的魏萊和賈科長,親自登門拜訪!他要親眼見證,這兩位“臥龍鳳雛”的風采!
……
喜歡虧成首富從繼承一家電視台開始請大家收藏:()虧成首富從繼承一家電視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