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震動了一下,陳星燃從屏幕前抬起頭,指尖劃過鎖屏,平台通知彈了出來:“觀眾評審團首批反饋已彙總,正在上傳至內部係統。”
他沒急著點開,而是把咬了一半的棒棒糖換到另一邊嘴裡,順手扯了扯衛衣帽子。剛才那波科技圈的轉發還在往上衝熱搜,評論區已經有人開始喊“求成立觀眾監督組”,沒想到節目組動作這麼快,真搞了個評審團出來。
耳機還掛在脖子上,他輕輕一甩,塞進耳朵,點擊播放第一條語音。
“我覺得那個單親媽媽的改造太像劇本了……是不是提前安排好的?”一個中年男聲慢悠悠地說,語氣不帶火氣,但問題紮得準,“她兒子說‘媽媽從來沒哭過’,可鏡頭一轉,她在廚房擦眼淚——這時間點也太巧了吧?”
陳星燃沒出聲,右手在觸控板上滑動,把這條標記為“高敏感真實聲量”,打上紅色標簽。
第二條是個年輕女孩的聲音:“剪輯節奏有點亂,前半段鋪墊太久,突然就哭了,我還沒代入進去呢,情緒就被拉走了。”
第三條更直接:“燈光太亮了,像是拍廣告,不像真實生活。尤其是改造完成那一刻,全家站門口笑,跟春晚合影似的。”
周小胖端著兩杯奶茶推門進來,看見陳星燃一臉嚴肅聽錄音,差點被門檻絆住:“又審敵情呢?”
“不是敵情,是用戶心聲。”陳星燃把耳機摘下來掛回脖子,“差評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人說實話。”
“可這些不都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嗎?”周小胖把奶茶放下,吸了一口發現涼了,皺眉,“誰看綜藝還想著燈光合不合理、剪輯有沒有斷層啊?”
“但他們想了。”秦叔的聲音從視頻框裡傳來,他剛結束遠程調試,畫麵裡背景還是那麵白板,上麵多了幾行新寫的字,“我在現場就覺得主燈角度偏了十五度,導致母親麵部陰影不對勁。現在有人提出來,說明觀眾比我們想象中認真。”
夏洛璃的頭像也亮了起來,視頻接通時她正靠在化妝鏡前,雙馬尾鬆了一縷,手裡捏著一支口紅。
“你們真讓普通人審節目?”她挑眉,“我剛直播完,粉絲群裡都在刷‘終於有人替我們說話了’。還有人問我認不認識評審團,想報名。”
“五十個人,隨機抽選,覆蓋不同年齡和職業。”陳星燃調出評審團資料麵板,“其中有三個乾影視的,兩個學心理學的,都不是瞎湊數。”
“難怪有條建議說‘情感錨點設置滯後’。”周小胖翻著文檔,“聽著跟論文摘要似的。”
“人家說得對。”陳星燃放大其中一條高讚反饋,“這位觀眾說,節目開頭應該加一段空鏡——老房子漏水、孩子寫作業的台燈閃一下、冰箱貼著繳費單。不用說話,也能讓人信這是真生活。”
他頓了頓,手指敲了敲桌麵:“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技術不夠,是太想‘呈現美好’,反而跳過了‘建立信任’這一步。”
夏洛璃擰上口紅蓋子,盯著屏幕:“所以你是打算……讓他們來改節目?”
“不是改,是校準。”陳星燃搖頭,“我們負責做,他們負責看。以前是猜觀眾喜歡什麼,現在是聽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
秦叔點頭:“我剛看了三條關於燈光的反饋,和我的記錄完全一致。有一場臥室改造,補光燈架太高,造成人物輪廓發虛——這種細節連導演都未必注意到,但他們發現了。”
“這就是成立評審團的意義。”陳星燃打開係統界麵,心念一動,輸入關鍵詞:“真實反饋→剪輯優化”。
片刻後,係統彈出提示:“是否消耗500靈感值,解鎖‘觀眾心理建模’初級能力?”
他猶豫了一秒,點了確認。
刹那間,評審團每條意見旁邊浮現出淺色標簽——
“情感共鳴缺失”
“信任閾值未突破”
“期待感斷層”
“信息密度失衡”
“原來如此。”他低聲,“不是他們不信,是我們沒把‘相信的理由’拍足。”
他立即調出下一期的時間軸,找到開場部分,插入三秒黑屏,接著是一段模糊的老房頂棚漏水鏡頭,水滴砸在搪瓷盆裡,聲音清脆。
“加上去。”他說,“沉默三秒,比解說詞管用。”
周小胖瞪大眼:“你這就改了?不怕導演組罵你擅自動剪輯?”
“導演組也是人。”陳星燃勾唇,“他們也想知道觀眾到底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