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南明弘光朝的內訌,斷送了大好局麵。
先是駐防在長江上遊襄樊之地的左良玉所部的“清君側”之舉,迫使原本應該駐防長江北線廬州一線的黃得功所部,被調往了長江一線的蕪湖、太平一線,
雖然說成功阻擋了左良玉之子左夢庚的東進,保衛了新生的南明弘光朝,
但也是淮河、長江兩條防線中間出現了廬州府這樣防守空虛的巨大漏洞!
其次是駐防徐州、泗州的高傑所部大軍統領高傑,於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正月,被已經暗中投降清軍的河南總兵許定國設宴誘殺?在睢州,
加之督軍揚州的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的騷操作,最後導致高傑所部群龍無首,分崩離析,部將李成棟等人戰心不穩。
加之守衛壽春一線的劉良佐,在清軍的誘惑下,竟然暗中投降大清,
如此,南明弘光元年正月到四月間的內鬥,使整個南明的淮河、長江兩條防線如同虛設,處處漏洞百出!
如此良機,滿清自然不會錯過,
立刻調整戰略重心,開始第一次全力南下進攻南明!
多爾袞在任命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等西北地方軍政官員從事消滅大順農民軍的善後事宜後,
立刻把主要兵力集中於收取江南,進攻南明,統一全國的大業。
為了摧毀南明弘光朝廷,一統天下,清軍三路齊頭並進:
中路軍多鐸部,由陝西出潼關,經洛陽東進至歸德,然後向南直趨泗州、揚州,進攻南明都城南京,
得手後分兵攻取太平府、蕪湖,
其主要對手就是江北四鎮中的高傑部、劉良佐部、黃得功部的明軍。
西路軍由英親王阿濟格部尾隨李自成大順軍由陝西商洛,入南陽府,進而攻占湖北襄陽、荊州、武昌,直到江西九江一帶,
除擊潰李自成帶領的大順軍外,其主要對手就是駐防長江上遊襄樊之地的左良玉,左夢庚所部,
其最終戰略目標是,在乘勢解決完左良玉、左夢庚部明軍後,同中路軍的多鐸部在安徽境內會師,之後分兵進攻四川、雲南、貴州,兩湖、江西等地。
東路軍,則由原駐山東的準塔率領,攻占徐州後,沿京杭大運河水陸並進,收取沿線的宿遷、淮安、興化、南通、如皋以及長江南北之濱海地區,
這支清軍攻擊的目標主要就是江北四鎮中剩下的劉澤清部明軍。
在完成第一階段占領江浙沿海等地戰略目標後,繼續南下攻打福建、兩廣,
最後,三路大軍會師兩湖,一統全國,定鼎天下!
可以說清廷南下滅明的戰略規劃,非常清楚,東、中、西三路大軍,互相配合,
中路軍為主,西路、東路兩路大軍為輔!
完成戰略布置後,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三月二十五,
多鐸率領的中路軍主力,開始南下,
四月初五,不費吹灰之力的占領河南歸德府,沿途州縣望風歸附。
十三日,攻至泗州,守衛泗州的高傑餘部,本就因高傑被殺,群龍無首,而戰心不穩,清軍攻來之際,數萬大軍竟不戰而降,
當晚,清軍從泗州順利渡過淮河,
南明花費重金打造的淮河防線,瞬間崩潰!!!
兵貴神速,四月十七,中路清軍進至距離揚州二十裡處下營,
次日,兵臨揚州城下。
四月十九,高傑餘部提督李本深,率領麾下總兵楊承祖等人向清豫親王多鐸投降,
同日,南明江北四鎮中的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