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他們不停船,順著水流向東全速疾馳而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清軍大營此刻負責執勤的主將見,中軍大營又遭到朱大典的偷襲,自顧不暇,沒有及時傳出追擊的命令,
等擊退朱大典所部2000遼東鐵騎的進攻後,想要再派騎兵追擊之時,
2萬清河大軍,早已經向東逃的不知所蹤!
無奈隻能收兵回營!
等清兵主帥準塔和各部主將清醒後,皆是傻眼,
“喝酒誤事,喝酒誤事啊!”
主帥準塔,歎息不已!
事到如今,也隻能接受,
一邊下令接收清河重鎮和清江浦之地,
一邊下令追查那昨夜衝擊大營的明朝騎兵來自哪裡!
六月二十,
清河大戰清軍大勝的消息傳出後,
劉澤清部餘下總兵柏永馥,大恐,
於六月二十二,
率部投降,
至此,淮安之地,徹底為清廷所有!
與此同時,
突圍的兩萬清河守軍,與此前逃竄的一萬五千漕運官兵,在黃河入海口、濱河灣附近意外相逢,遂合兵一處!
合兵之後,在牟國棟的統領下,三萬五千清河大軍北上海州,
於六月二十五,與隆武帝的三萬五千海州大軍,成功會師於海州,
兩萬清河守軍被隆武帝儘數編入勇衛營!
一萬五千漕運兵,及其所攜的一千多艘戰船,則全部交由親衛營水師大將施琅負責重新整編,
同時在海州沿海之地,招募五千當地漁民,充入施琅水師,擴充至兩萬,更名為東海水師,進駐海州軍港,負責掌控東海海域,防止清軍南下,
原來要去紹興杭州灣一帶駐守訓練水師的親衛營大將施琅,因海州軍港太過重要,故水師移駐海州,
至於紹興杭州灣一帶,則交由鄭鴻逵的長江水師駐守!
加上鄭成功的福建水師,鄭彩的金門水師,陳奇策的廣州水師,王之仁的定海水師,
此刻,南明水師共六支,其中福建水師5萬,金門水師3萬,東海水師2萬,定海水師2萬,長江水師2萬,廣州水師2萬,共16萬大軍!
其中鄭鴻逵長江水師、鄭成功福建水師、鄭彩金門水師,共10萬大軍,雖然也聽從隆武帝的調令,但控製權卻在福建鄭氏手中,
而施琅的東海水師、王之仁的定海水師、陳奇策的廣州水師,北、中、南,三部共6萬大軍,則由隆武帝控製,
加上沛國公朱大典所部兩萬勇衛營大軍和新任勇衛營總兵牟國棟新整編的所部兩萬勇衛營大軍,
此刻,隆武帝親自掌控的嫡係大軍擴充至十萬,收攏強軍的任務順利完成!
六月二十八,
留下4萬水路大軍,包括沛國公朱大典所部2萬勇衛營,含5000遼東鐵騎,補充1500清河騎兵而成!
由沛國公朱大典統領,負責駐守海州城、朐山城和東海城三城!
2萬東海水師,由施琅負責,協防三城的,同時控製東海海域,
加緊水師訓練,提升戰力,防止清軍山東水師、遼東水師南下!
如此,4萬水路大軍,一起守衛南明第一座北方軍港——海州港!
為保住海州這座重要的中轉站,也是南明的第一座軍港,
隆武帝朱慈璧,可謂是把自己手中能用的牌都出了!
陸上,
勇衛營參將孫嘉績領5000大軍守朐山城,
參將張同敞領5000大軍守東海城,
沛國公勇衛營統領朱大典,親自領大軍守海州城,
海上,施琅率2萬新編東海水師,駐東海島水域,協助三城防守!
以求打造更加堅固的南明海州軍港,以防清軍水路兩部大軍大舉進攻!
安排好海州軍港防禦後,
六月二十九,隆武帝在新任勇衛營總兵牟國棟率2萬新編勇衛營大軍的保護下,
由定海總兵王之仁所部剩下1萬水師的護航下,南下南明新都廣州而去!
六月三十,
逃亡於海上的東平伯劉澤清,也上岸投降清軍,
自此,清軍攻占了除海州之外的整個淮安之地!
清軍大勝,但貌似好像又失去了什麼,
隆武帝這次北上同樣大勝,不僅收獲了巨額財富,收編了3.5萬多清河水路大軍,
更加關鍵的是還在淮安之地,紮下了一個釘子——海州軍港,
不僅可以進攻京杭大運河,威脅清軍糧道,還開辟出來了一條海上出兵路線,可以隨時從海路出兵威脅清廷大後方的京師東大門天津、山東、遼東等沿海之地,
將戰火燃燒到清廷境內,使其不能安穩發展,以平衡清、明兩國之整體實力,
為大戰之後的和議,做準備!
六月底,曆經多番探尋,清軍東路軍統帥準塔,總算查明,那支從後方突襲自己的南明騎兵源自何處,
乃是淮安沿海的東北海州之地!
深入調查後,準塔於炎炎夏日竟驚出一身冷汗,
“海州,此地竟然如此關鍵,
西進可順河道直擊京杭大運河,截斷我大清南下運糧要道,
北上,可借海路進擊我大清京師之地!
南下,則能沿江攻打南京,
不可,海州此地至關重要,絕不能落入南明之手,
本帥要立刻上書攝政王,率軍征伐海州!”
喜歡挽天傾之南明複興請大家收藏:()挽天傾之南明複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