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隆武帝朱慈璧相問,
“對首席軍機大臣蔣德璟之關門打狗之謀劃,有何補充?”
原內閣閣臣、禮部尚書,現軍機大臣朱繼祚,拱手作揖開口道,
“陛下,蔣公之謀劃,固然精妙,也有實現之可能,
然,卻需要看清楚幾點,
其一、我朝現今雖有陸戰大軍,近60多萬,
然,除去陛下麾下勇衛營之由沛國公朱大典統領的2萬大軍駐防海州三城和由勇衛營總兵牟國棟率領的2萬駐守京華的,共四萬最精銳的大軍之外,
剩下之56萬大軍,大多都是新編訓練不足三月之新軍,或者戰力低下的地方廂兵改變而成,
而對麵清軍,除四萬戰力強悍的滿清八旗主力騎兵外,剩下的降軍也都是我大明原野戰大軍,
敵我雙方,戰力差距懸殊,
雙方戰力比,當為我方最多2,滿清最低8,
2:8,
我朝大軍戰力低下,這是實事,非短期能夠改變的!
其二、我軍雖然有擅於防守之大將,
如那杭州閻應元、徽州姚啟聖、南昌張名振、海州朱大典、荊州牟文綬等諸將,
但卻沒有善於進攻、攻城掠地之大將,
可以說防守有餘,但進攻不足,
即使此戰僥幸獲勝,但若後續無法轉換成進攻之戰果,
最後也無法攻克清軍重兵防守之九江、安慶、南京、蕪湖、鎮江、蘇州、常州等重鎮,
如此也無法短期之內重建長江防線!
基於以上兩點,
臣之建議是,
其一,既然我朝新編之軍戰力不足,那就用裝備補齊,特彆是紅衣大炮等守城利器!
陛下,當下令廣州工部,全力生產守城之利器紅衣大炮,
打造好一批,就優先補給杭州、徽州、南昌、長沙、吉安、贛州、汀州、邵武,建寧、衢州,十府之地!
特彆是衢州、南昌、杭州、徽州、長沙,即將麵對清軍兩線,甚至三、四線夾攻之地!
隻要紅衣大炮數量足夠多,那幾場守城大戰下來後,我朝新軍的戰力必然會有質的突破,
此戰也可以以戰練兵,60萬我朝陸軍,隻要戰後能活下來20萬—30萬人馬,
那未來北伐中原,收複失地的強軍,就有了!
陛下,臣說句難聽之語,
即使北伐無望,憑此朝廷20—30萬強軍,再加重新編練之50萬新軍,100萬大軍,足以立足江南,和滿清劃江而治,平分天下!
其二,臣建議我朝重開武科,大力提拔和培養我朝可用之將,在保證人才源源不斷產生的同時,也可培養其忠誠度!
但那是長遠規劃,不能解決眼前之需求!
故臣這第三點建議是,
其三,大力為已故興平伯高傑和寧南侯左良玉,兩人發喪,並追封兩人為王,
大力宣傳此二人之忠義,以賜大恩於已經投降清廷的兩人之部將,
同時暗中派出使者去清軍之中,招降兩人的部下,
如高傑的亡妻邢氏,兒子高元爵,外甥李本深,大將李成棟,
左良玉的部將馬進忠?、王允成?,盧鼎?,張應祥?、餘世忠?、金聲桓、惠登相、李成等將,
這些人之中,有很多人心中還有忠心於南明的,
臣和蔣公在崇禎朝時,和他們之中很多人,都因為剿滅李自成、張獻忠之農民軍,曾打過交道,有一定的了解,
如,現在效力於安慶清軍中路軍多鐸麾下的高傑外甥李本深,
此人雖然流寇出身,但心中也是有大義的,
隻是心中不忿南明弘光朝揚州督師史可法,對其舅高傑之死不管不顧,更對其舅亡妻邢氏和其舅獨子高元爵,兩人不管不顧,心中不忿之下才投降清廷,
隻要我隆武朝大力為其舅高傑發喪,並追封高傑為王,
再派出使者,暗中接觸,許以重利,讓其和其手下2萬精銳大軍重回我南明,完全是可以實現的!
再如,如今人在九江駐防的左良玉麾下大將馬進忠?、王允成?,盧鼎?三人,此三人皆是心向我南明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