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九月二十五,
得知此消息的隆武帝朱慈璧大喜過望,
當即下聖旨,賞賜龍門畈鄉李氏“忠義傳家”之匾額,
並任命李純為三千營騎兵副將,封廣信侯,組建3000騎兵,
跟隨其叔父李清,前往四川,出任四川西南的四川行都司指揮使,指揮四川西南之地的五萬土司大軍,負責守護四川西南門戶!
四川行都司指揮使,是大明的五個行都司之一,
此地,位於四川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今攀枝花市一帶),
南接雲南、貴州,
西接西南之地唯一的養馬場青海朵甘思宣慰司,
西南接烏思藏宣慰司,
乃是四川進軍雲南、西藏、青海之西南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故明代起,此地就歸中央直接管轄,並設立了四川行都司,這個軍事機構,
四川行都司與四川都指揮使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四川按察使,同是四川境內省級單位!
四川行都司管轄的地區主要為建昌地區,
這個四川西南少數民族聚集之地!
其職責與四川都司相似但更加具體;
所轄的衛所絕大部分是軍民衛指揮使司、軍戶千戶所和長官司,負責管理西南建昌地區這一典型的邊疆民族聚居區
四川行都司指揮使,領六衛,
六衛分彆是:
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
越嶲衛軍民指揮使司、
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
會川衛軍民指揮使司、
寧番衛軍民指揮使司,
近三萬大軍,以穩定西南之地,
隆武帝將李純,任命為四川行都司指揮使,讓他鎮守四川西南的建昌府、馬湖府、烏蒙府、東川府,四府之地的四川西南之門戶,可見對其的重用程度!
而其北麵,則是川南名將楊展所部三萬大軍,鎮守的四川西部成都府以南的邛州、眉州、雅州、黎州、天全、嘉定州,六州之地!
楊展,字玉梁,四川嘉定今樂山)人,明末著名將領,大明崇禎十年武舉之中排名第三的武進士出身,
身高七尺有餘,勇武過人,騎射功夫一流!
從軍楊嗣昌,隸屬於川中名將曾英麾下,授廣元守備。
後招撫叛軍於百丈關,授川鎮中軍參將。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
大西軍進攻成都之時,與曹勳率精兵三千守衛成都,親自斬敵二十餘級。
城破被俘,即將被殺時,奪刀斷索,砍死兩人,跳江遊到新津逃脫,武藝端是高強!
逃命之後,楊展在犍為起兵反抗張獻忠,襲破嘉定府今四川樂山)。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在樊一蘅、馬應試、餘朝宗的協作下攻占敘州今四川宜賓),大敗張獻忠部將馮雙鯉。
後被張獻忠部大將孫可望接連擊敗,退守仁懷和四川遵義。
後又與皮熊收複永寧今四川敘永),合兵八萬屯兵魚腹關,偷渡合江今屬四川瀘州),複攻占嘉定府。
公元1645年,又大敗張獻忠部將梁一訓於納溪今屬四川瀘州)。
後又擊敗進軍的張獻忠大將劉文秀,
接連收複嘉州今四川樂山)、邛州今四川邛崍)、眉州今四川眉山)、雅州今四川雅安)、黎州、天全之地,
現正親率六萬大軍,駐守於成都府以南之地,
正因為四川西部成都府以南之邛州、眉州、雅州、黎州、天全、嘉定州,六州之地,有川南名將楊展的鎮守,
大西張獻忠所部,才無法南下川南,隻能全力開拓川北,並進軍漢中之地!
至於剩下的2萬匹戰馬,則由人在廣信府的兵部左侍郎何騰蛟,領五萬新軍帶到陪都京華,
重組南明三千營兩萬騎兵,由上饒城守將大明武狀元黃賡,負責訓練,並升其為新組建的三千營主將,
畢竟上饒城守將大明武狀元黃賡,也立下大功,斬殺八旗清軍主力萬餘人,
雖然沒有斬殺清廷貝勒,但功勞也巨大,升其為三千營主將,剛好合適!
同時,任命李欣、李裕為三千營騎兵參將,協助主將黃賡,督辦三千營!
任命李清次子李坤,為三千營參將,領軍1萬駐守四川行都司東邊的敘州府、鎮雄府、烏薩府之地,
李顯為三千營遊擊,領軍5000,駐守四川東南的瀘州府,
兩人所部1.5萬大軍,歸重慶府總兵曾英節製!
和重慶府總兵曾英手下的3.5萬大軍,
共同守護川西南門戶重鎮重慶府一帶!
李氏族長原正五品大理寺左寺丞李清,則被任命為正四品重慶府知府,主管重慶府的一切行政大權,
和重慶府守將曾英,一同守護南明四川之西部門戶重慶,
既可阻擋占領四川西部成都之地的大西張獻忠東進,
又可防禦陝西漢中、四川荊襄之地的清軍南下!
而曾英此人,也是南明曆史上最後的一名大將,
曾經先後兩次擊敗大西張獻忠義子李定國和劉文秀數萬大軍東進重慶的陰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次是,公元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