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聚寶山、報恩寺_挽天傾之南明複興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挽天傾之南明複興 > 第59章 聚寶山、報恩寺

第59章 聚寶山、報恩寺(1 / 2)

九月二十五,

南京內城城南正陽門西三裡處,

有一座高山,叫聚寶山,

山上有處寺,叫建初寺!

聚寶山上的建初寺,位於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相傳此寺廟建於三國孫吳時期,是江東的首坐佛家寺廟,還是伽藍,更是江南佛教中心道場之一,

三國時此寺廟叫建初寺,西晉時改為長乾寺,南陳時變為報恩寺,北宋時又改為天禧寺,大元時更是改為慈恩旌忠教寺,

到如今的大明,又重新變為大報恩寺,

雖然幾經改名周折,屢廢屢建,但此處寺廟卻薪儘火傳,生生不息。

大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

明成祖朱棣,為了紀念其生父大明太祖朱元璋和其母馬皇後,按照皇家宮殿標準建造,聚寶山上的大報恩寺,得到了重新修建!

寺內琉璃塔高78.2米,使用白瓷磚和五色琉璃瓦建造,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建造時使用的匠人和軍工達10萬人,耗資超過248.5萬兩白銀,曆時近20年完成,以琉璃塔聞名於世,被譽為“中國之大古董”!

該寺廟分為南北兩區,

其中北區建築依中軸線依次為:山門、香水河橋、天王殿、大雄寶殿、琉璃塔、觀音殿、法堂等。

山門和香水河兩側各立有兩座近9米高的禦碑,

其中北側禦碑有永樂皇帝親自撰寫的碑文,

《重修報恩寺敕》中記載了大報恩寺名字的由來:

“朕念皇考、皇妣罔極之恩無以報稱,況此靈跡,豈可終廢……

上薦父皇母後在天之靈,

下為天下生民祈福,

使雨暘時若,百穀豐登,家給人足,妖孽不興,災沴不作,乃名曰大報恩寺,

表茲勝刹,垂耀無窮。”

右側禦碑側為《明太宗實錄》,上有記載,

永樂二十二年春三月甲辰,天禧寺將成,明成祖賜名“大報恩寺”,並親製碑文。

記載了建造大報恩寺的始末和緣由。

南區則有兩座藏經殿和左右廊房,殿廊中存有大量經書,其中最著名的是雕版《大藏經》,被稱為“永樂南藏”。

明成祖朱棣之所以重建大報恩寺,

除了要“報父母恩”,

更加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

要通過為其父大明太祖朱元璋和其母大明馬皇後,向大明朝的天下萬民,傳遞出他朱棣乃是大明朝嫡四子,

在老大、老二、老三皆已死亡的情況下,他排名老四的嫡子燕王朱棣就是大明天下正統,以消除建文帝的影響,穩固他治理下的大明天下!

而如今此處聚寶山上的大明皇家寺廟,已經被城內的滿清韃子所破壞,變的慘敗不堪,成為了南明北伐大軍統帥部的臨時駐地!

畢竟此處,乃是南京城南正陽門附近,唯一的一處高地,

站的高,才能看的遠,也更加方便指揮大軍攻城!

至於城東的鐘山,乃是明太祖明孝陵所在之地,

給北伐總督師軍機大臣傅以漸和延平郡王朱成功,兩人一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將指揮部設在鐘山之上,

故,九月二十二,南明北伐八萬大軍到達南京城南外城以後,

因南京城清軍守軍隻有2.6萬人,雖然後麵擴充到5萬多人,

但南京外城實在是太大,5萬人要守偌大的南京外城,顯然是守不住的,


最新小说: 想吃絕戶?我帶養父嫁進軍區大院 年代:夫妻都有金手指的美好生活 詭案筆記:開局繼承宋慈仵作禁術 當祂們認為你是醫生 探案係統綁定落魄書生 太太彆演了,禁欲傅總會讀心 魂穿劉備,我二弟天下無敵! 星塵遺書 讓你當後娘,你躺平成全家白月光 明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