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廠提督掌印太監張福祿,向前幾步,來到眾臣之前,
展開手中的聖旨,高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今我南明舊都南京城得以光複,乃我朝之第一大幸事,
諸多文臣、武將,忠心國事、奮勇當先、浴血奮戰,厥功至偉,
實乃國家之棟梁,社稷之保障。
今,特頒此封功製書,以表朕心,並昭告天下。
內閣首輔陳子壯,乃朕之帝師,
從太子時期起,就陪伴朕之左右,細心教導,
國破之時,更是與朕同甘共苦,不離不棄,
自從擔任內閣首輔以來,率領百官,總理國事,兢兢業業,未曾懈怠,
使朕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禦敵,北伐南京,光複舊都,
實乃我朝之第一柱石,文官之首!
為表其功,今特加封內閣首輔陳子壯,為正一品太子太師,
並特加封其為忠儒伯,食邑一千戶,賜金印紫綬,以彰其大功。”
眾臣聽聞,皆是麵露敬畏之色,
畢竟大明朝封爵有祖製,
其一、異姓不得封王!
其二、功臣爵位隻有三種,公、侯、伯!
其三、文官即使再有大功,也不得封公、封侯,最高隻能封伯!
大明朝正因有此三條祖製封爵鐵律在,
故,
鄭森能被封為延平郡王,是因為之前其被隆武帝賜予國姓——朱姓,改名成功!
嚴格說,鄭森在法理上叫朱成功,因為其姓朱,乃是囯姓,不是異姓,
故,可以封親王之下的郡王!
當然,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若真有武將,立下大功,也是可以被封為郡王的,
但前提,你得放棄自己祖輩之姓,改為囯姓,
如朱成功一樣,那就可以封為親王之下的郡王,
若你不願改姓,那就不好意思了,
大明太祖封爵祖製在此,既然你不願改姓,那武將最高隻能被封為國公!
如,南明第一國公——護國公馬士英,其原來就是鳳陽總督,武將出身!
再如,沛國公朱大典,
他也是皇帝新衛勇衛營的總兵大將,武將出身,故可以被封為沛國公!
再如,南明開國時,江北四鎮總兵,
黃得功被封為靖南侯,高傑被封為興平伯,劉良佐被封為廣昌伯,劉澤清被封為東平伯,
皆都是武將或者後從文改為武將的,
大明開囯後,能以文官之身,最後被封為伯爵的,
以前有且隻有三人,
分彆為,
正統朝的兵部尚書王驥?,正統年間因平定麓川立功,獲封靖遠伯,伯爵!
成化朝的兵部尚書王越?,成化年間因平定西部邊境,被封為威寧伯,伯爵!?
正?德朝的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王陽明?,因平定寧王之亂,獲封新建伯,伯爵!
而此刻,文官出身的南明內閣首輔、戶部尚書陳子壯,竟然被隆武帝,特封為了忠儒伯,
成為了大明開國之後,第四個以文官之身,最後封伯之人,
自然是讓,此刻朝堂之中的諸位大臣,皆麵露敬畏之色,
僅憑此一點,此刻的內閣首輔陳子壯,就當為南明開國之後的文臣第一人!
聽到如此大恩,一旁的內閣首輔、戶部尚書老臣陳子壯,更是伏地叩首,高呼道,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雖然在乎爵位,但他更在乎爵位之後,隆武帝對自己工作的肯定!
東廠提督掌印太監張福祿,清了清嗓子,
繼續高聲念道,
“內閣次輔、兵部尚書熊汝霖,善於用兵,調度有方,
坐鎮紹興期間,多次成功阻擋了十數萬清軍南下進攻我朝東部錢塘錢防線之企圖,
為我朝之後的大練精兵、整合全國,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正因為有其坐鎮紹興的堅守,如此才有了之後的北伐,光複舊都,
其功之大,不可不表,
今,特加封其為正一品的太子太保,
賞金百斤,賜金印紫綬,以彰其功。”
“臣領旨,謝恩!”
內閣次輔、兵部尚書熊汝霖,忙出聲道謝。
“兵部右侍郎張煌言,坐鎮長沙,指揮若定,且為人機敏,
不僅成功招降大順朝東路餘部十萬強軍為我朝所用,
並成功阻擋了對麵十數萬清軍南下兩湖、江西進攻我朝留都廣州之企圖,
亦立有大功,
今,升為兵部左侍郎,加從一品太子少保銜,
調入兵部,協助內閣次輔兵部尚書熊汝霖,管理兵部,
另,賞金百斤,以彰其功!
兩湖總督堵胤錫,坐鎮常德,為人機敏,知進退,懂變通,
不僅成功招降大順朝西路三十萬大軍,整編為十五萬戰力強悍的忠貞營,守住了我朝西部防線,
更在營造新都江陵城防體係中,指揮調動有方,有大功於國家,
今,升為從一品太子少傅,加兵部尚書權,負責四川、兩湖的之地的軍務,
另,賞金百斤,以彰其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五軍都督府之中軍左都督、北伐統帥名將——傅以漸,
有勇有謀,知將知兵,
率領十多萬大軍北伐以來,一路勢如破竹,
功崇明、克鎮江,鎖瓜州、
守溧水、下南京,占廬州,
僅憑十多萬北伐大軍,與四麵之四十多萬清軍激戰,
不僅成功攻克南京,光複我朝舊都,
更指揮大軍,消滅、招降清軍不下十萬之眾!
殺儘江南百萬軍,
腰間寶劍血尤腥!
火中取栗下南京,
唯朕大將傅將軍!
傅以漸,實乃我朝第一名將,當為我朝武將之首!
非世襲罔替的國公,不能表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