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隆武元年,公元1646年,十一月二十,
大西朝全部三十萬北伐精銳大軍,此刻已經雲集於川北西充縣附近,
正打算繼續往西北進軍保寧府,從米倉道北伐陝西漢中,進入陝西、甘肅西北之地,回張獻忠老家陝西,繼續流動作戰!
而同一時刻,大清定遠大將軍豪格,及其前鋒主將鼇拜,
兩人正率領三萬滿清八旗主力騎兵大軍,在大西朝叛將劉進忠的指引下,
從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越過百丈關,朝四川北部的保寧府殺來!
而大西朝皇帝張獻忠,為了穩定自己的大後方,
在麾下三大謀士,現僅剩下的唯一一人,如今正擔任大西朝丞相汪兆齡,此人的建議下,
於8月中旬,采取嚴酷暴力統治手段,大肆屠殺四川成都平原之地的百姓,摧毀成都城並縱火焚燒!
大西張獻忠之所以采取如此暴力統治,
一方麵是四川當地地方豪族,看不起他這個流寇出身的大西朝,不願接受他的統治,還四處串聯,陰謀造反,
另一方麵也是想以此來震懾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以穩定自己的大後方,
當然,還和原三大謀士,如今僅剩的首席謀臣汪兆齡,此人的大力建議有關,
張獻忠,起義十多年,幾經磨難,起起伏伏,
身邊原有三大謀士,分彆為已經死去的徐以顯、潘獨鼇兩人和現在擔任大西朝丞相的汪兆齡!
三人之中,
最早跟隨張獻忠起事的是潘獨鼇!
潘獨鼇,湖北應城人,秀才出身,
早年曾在應城蕭家畈湖紮下水寨,訓練過一支三十人的水師隊伍!
張獻忠大軍於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冬月,
從羅漢灘渡過漢江時,守在蕭家畈湖水寨中的潘獨鼇殺死仇人當地縣令,隨即投靠張獻忠!
由於他擅長寫文案且足智多謀,張獻忠將他視為自己的第一位軍師。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
潘獨鼇為在襄陽督戰的兵部尚書楊嗣昌所俘。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被救出。
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
張獻忠任命潘獨鼇為水軍提督,主持訓練,準備渡江攻取南京。
同年,潘獨鼇被大明官軍誅殺於黃泥港。
潘獨鼇陣亡後,其子被張獻忠封為大西朝禮部尚書。
而第二投靠張獻忠的,且自比諸葛亮,被張獻忠任命為軍師,還很受張獻忠器重的謀臣為徐以顯,
此人來自湖北穀城,學識淵博,智謀過人。
自從他加入了張獻忠的起義軍後,一直擔任軍中首席謀士。
此人誌向遠大,常把自己比作諸葛亮,雄心壯誌,野心勃勃,想要幫助張獻忠統一天下。
作為張獻忠的核心謀士,徐以顯在軍事戰略上提出過,除掉李自成的建議,但未被采納!
後來他官至大西左丞相兼刑部尚書。
大西天命二年,公元1643年8月,
張獻忠率大西軍攻克湘省重鎮嶽陽時,
時任大西政權左丞相兼刑部尚書的徐以顯,不幸溺水身亡。
而第三個得到張獻忠重用的謀臣,正是此刻還活著的,擔任大西朝丞相的汪兆齡,他也是張獻忠的女婿!
此人,是安徽桐城人,原是當地的書生。
公元1641年,張獻忠攻下舒城和廬州後,他加入張獻忠的部下。
汪兆齡因為博學多才,善於迎合,加上娶了張獻忠的女兒為妻,得到了張獻忠的信任。
他提出的許多計策,剛開始確實幫助張獻忠的義軍在江北迅速發展,力量大增。
公元1644年,十月,
張獻忠在成都建號大西國王,改元大順,
十一月即皇帝位,以蜀王府為宮,改成都為西京,作為自己的大西朝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