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七,上午,
南明都城江陵城皇城之內的乾清宮,此地乃是隆武帝朱慈璧平日居住之所,
其前院的尚書房,則是隆武帝平時召集朝中九卿大員,共商國事之專用書房!
自從遷都江陵城後,南明所有的重大國策,皆在此處製定,
尚書房已經成為了南明權力的決策中心!
而朝廷六部、通政司、都察院、五軍都督府之一把手,組成的九卿大員,則是尚書房的主要成員!
而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內閣次輔,
三人,則是事實上的尚書房第一負責人!
內閣首輔、內閣次輔,兩人主要負責內政,
皇帝任命的首席軍機大臣,則協助皇帝,處理軍中大事,
五軍都督府負責統兵,兵部負責調兵,
都察院,一旁負責監督!
通政司,負責傳遞官員的不同意見!
九卿大員之間,既互相製衡,又互相監督,
如此,既保證南明國家政局的穩定,又不至於君權旁落,更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還減輕了隆武帝身上的負擔,
從而有時間思考國家大陣方針!
畢竟他不是洪武帝,沒有他老人家如此旺盛的精力,
何況,大明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政治體製已經相當成熟,
加上隆武帝朱慈璧,又將軍機處提前引入朝中,且取消了司禮監的批紅之權,
隻保留內閣的票擬權,還有東廠、錦衣衛兩個特務機構在暗中監視,
從而,把朝政的最終決策權和全國軍權,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
還調動了朝中九卿大員的積極性,群策群力,以更好的處理國政!
此刻關於中路、西路兩路北伐主力大軍的具體行軍部署,也由朝中九卿大員,加前線西路、中路、東路三部大軍的主帥,共12人,於尚書房,集體討論,以求儘善儘美!
此刻,南明朝廷九卿大員分彆為,
內閣首輔兼戶部尚書陳子壯,
首席軍機大臣兼都察院左都禦史蔣德璟,
內閣次輔兼兵部尚書熊汝霖,
內閣閣臣兼吏部尚書路振飛,
內閣閣臣兼刑部尚書呂大器,
內閣閣臣兼工部尚書宋之繩,
軍機大臣兼禮部尚書朱繼祚,
軍機大臣兼通政司之通政使吳貞毓,
軍機大臣兼五軍之中軍左都督張煌言,
加西路北伐大軍主帥李定國,
東路北伐大軍主帥張名振,
中路北伐大軍主帥傅以漸,
三人,加隆武帝朱慈璧,
如此,共13人,為本次南明軍事會議的全部參與人員!
看人都到齊了,隆武帝朱慈璧開口道,
“本次軍事會議,主題隻有一個,
即,如何趁北麵滿清內部大亂而南部兵力空虛之有利時機,我朝剩下之中路與西路,兩路大軍全力北上,
奪取整個秦嶺以南之地,從而與東路北伐大軍,如今占領的清軍主動放棄的淮河一線,連為一體,
從而,在我朝北部,利用秦嶺、淮河之自然天險,
再打造一條西起秦嶺,東至淮河的,山河防線,
以進一步護衛我南明都城江陵城所在的江漢平原的安全!
朕的要求,隻要一個,不管用任何辦法,
包括刺殺敵軍主將、策反敵軍投誠、花錢買地等方法在內,
必須在半年之內,中路、西路兩路北伐主力35萬大軍,奪下對麵清軍25萬大軍駐防的整個秦嶺以南之地,
主要為漢中平原、襄樊盆地、南陽盆地三地,
35萬我南明主力,對戰,25萬滿清主力,優勢在我!
大家商議一下,如何才能在半年時間內,奪下漢中平原、襄樊盆地、南陽盆地三地,開始吧!”
隆武帝說完後,眼睛直接看向了一旁中路25萬北伐大軍的主帥傅以漸,
畢竟他此刻是南明軍中第一名將,
還是本次中路北伐25萬大軍的總指揮,
且看其穩坐釣魚台的樣子,必然是心中已經有了對策,
見眾臣的目光,都集中於自己身上,
寧國公傅以漸,也不再藏著掖著,站起身,朝上首的隆武帝拱手行禮後,
隻見其,從懷中取出一份標有記號的中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