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七月底,數次大戰之後,王輔臣率領僅存的一萬大軍,駐守的大同外圍東北門戶的陽和衛,
因滿清阿濟格率領的四萬大軍,圍困儘半年之故,早已經斷糧,
兵無軍心,將無戰心,
為了活命,
於滿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八月初二,
率領麾下僅存的不足1萬大軍,正式向城外的滿清阿濟格投降。
至此,滿清大同叛將薑鑲周邊的所有叛軍據點,全部淪陷,
且,其駐守的大同,也在多爾袞、滿達海、圖海等清軍大將率領的十多萬大軍的圍困下,也已經斷糧,
更加關鍵的是,此刻的大同城內,人心浮動,
一場內鬥的陰謀,已正在悄然上演之中,
公元1649年,滿清順治六年,八月二十八,深夜,
在多爾袞派出的特使勸說保證下,加之見守城、突圍都已經無望,
薑鑲麾下副將,大同總兵楊振威,終於是按捺不住,於當夜發動了叛亂。
帶領麾下800心腹士兵,趁著夜色摸進了薑鑲的府邸,
並將薑鑲以及其兄弟薑琳、薑有光,兄弟三人全部斬殺。
隨後,楊振威打開城門,迎滿清大軍入城。
堅持了八個多月,近九個月的大同城,就此落入了滿清之手!
為泄私憤,多爾袞下令屠城,
十餘萬大同軍民全部罹難,包括投誠的薑鑲副將,大同總兵楊振威,及其800心腹在內,皆被滿清屠殺殆儘,
僅剩地底下的死牢裡的,五名死囚犯幸存!
為了消除大同城牆的防禦功能,多爾袞下令把大同城牆削掉五尺。
自此,大同城牆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雄風。
隨著大同城被滿清大軍攻破,
持續九個多月的山西、陝西兩省大叛亂,於公元1649年,滿清順治六年,被徹底平息。
公元1649年,12月底,
留下英親王阿濟格率領三萬大軍,繼續鎮守大同城後,
滿清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十萬平亂大軍,開始班師回朝!
公元1650年,滿清順治七年,南明隆武五年,三月,
在寧完我、範文程、洪承疇等人的建議下,
多爾袞,委派太子太師洪承疇為特使,於滎陽,
和南明特使太子少師傅以漸,舉行和談!
經過將近半年多的談判,滿清與南明,
雙方於公元1650年,十二月十二,
大明隆武五年,大清順治七年,
達成以下協議!
其一、明、清,雙方約為兄弟之國,
清順治帝福臨年幼,明隆武帝朱慈璧年長,
故,明為兄,清為弟,
明朝當哥哥的,每年給清朝做弟弟的,白銀10萬兩,糧食20萬擔,作為維護北京明朝皇陵的費用開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畢竟大明成祖之後的曆代帝王皇陵,都在大清京師北京城,
大清幫助大明儘孝,保護大明皇陵,要點辛苦費,不過分吧!
其二,雙方以西起昆侖山,中過秦嶺,東至黃河沿線,現在控製區為界,
以北為大清,以南為大明,中分天下,和平共處,
無故,不得興兵!
另外,協議簽訂之後,雙方各自撤兵;
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私自創築城隍。
其三,雙方於洛陽、新鄭,漢中、西安,四地互設置通商口岸,開放邊境互市,
以促進經濟貿易往來,互通有無。
其四,雙方可在邊境設立驛站,方便信息傳遞與人員往來。
因為協議簽訂日期為十二月十二,
故,此協議也稱為“雙十二協議”!
雙十二協議,簽訂後,協議內容一經公布,